玉米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10 02:06:13

玉米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玉米大斑病

1.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不规则。

1.2发病条件 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阴雨天气,易引起该病流行。

1.3防治方法 选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喷药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锌,均对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kg,隔7~10天喷1次,共喷2~3天。

2.玉米小斑病

2.1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纺锤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

2.2发病条件 温度高于25℃、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

2.3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重施口肥,及时中耕灌水,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病力;摘除植株下部病叶,减轻为害效果;药剂防治:在玉米抽穗前后,病情扩散前开始喷药,喷药前先摘除,底部病叶,防效较好的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以500倍液进行喷雾,或70%的甲基托布津,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以500~8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kg,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3.玉米矮花叶病

3.1症状 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后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

3.2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的优良杂交种;调整播期使玉米幼苗期避开蚜虫从小麦田向玉米田迁飞的高峰期;药剂防治: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明显。当发现中心蚜虫可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时,应进行全田普治,还可使用毒沙防治,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50mL对水500L稀释后拌15kg细沙土,然后把拌匀的毒沙均匀撒在植株心叶上,每株1g可防治蓟马、玉米螟等。

4.玉米黑粉病

4.1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干裂后散黑粉。

4.2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容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4.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重灾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清除深埋,秋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药剂防治:播种和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

5.粗缩病

5.1症状 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但在5~6片叶才出现症状。首先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片浓绿、宽、短、硬、脆,用手摩擦叶背有粗糙感,叶鞘和果穗苞叶的叶脉上也有类似蜡白色的突起条斑,节间明显缩短,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根系少而短,不足健株的1/2,很容易从土里拔起,轻病株一般能结果穗,但果穗少花丝不发达,结实率很低,雄穗轴短,常包在喇叭口内不能全部抽出,重病株果穗雄穗不能抽出,常提前枯死。

5.2发病条件 此病是由粗缩病毒侵染后引起的病害,该病毒由灰飞虱传染,当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小时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半小时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天后,初期症状即可体现,灰飞虱带毒后,虫体能终身传毒,防治灰飞虱与防治玉米粗缩病有直接关系。

5.3防治方法 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毒源;药剂防治:在第一代灰飞虱迁移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1.5kg拌细土500kg,每亩撒药土6~7kg熏蒸,此外可用乐果、甲胺磷等喷雾防治。

上一篇:创意人才的星火燎原 下一篇:夫妻共有财产到底如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