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的障碍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12:17:33

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的障碍及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却大多不如人意。让学生主动习作,需要教师通过学生写作的表现,实施对策,引导学生在“思维”中获取灵感,做到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关键词]小学;习作;思维;对策

一、学生写作的障碍及表现

1.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思考的源泉。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每天都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缺乏接触自然,亲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别谈亲身体验与感悟生活了。学生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抽象,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成长的印记。

2.书面表达困难。大约有1/4的学生觉得在作文写作时书面表达困难。具体表现在:句子不完整,语言嗦,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容易出现多字、漏字或错别字。这一现象,让人十分担忧。其实,造成学生书面表达困难,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写作文的习惯。

3.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大多数小学生作文的内容比较单调。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

4.感情虚假造作。这是由于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立下诸多关于作文写作的规则,不能接受有个性的表达,遇到新异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总是设法逼学生“纠正”,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自由表达。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揣摩教师的心思,抒发虚假造作、空洞、概念化的感情,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久而久之,不仅败坏了文风,还扭曲了学生纯真的心灵。语言的童真童趣,不见了踪影。

5.教师批改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重阅读轻写作,将二者割裂开来,这是普遍现象;②指导极不到位,每学期书中规定的为数很少的几篇习作也不能,认真对待;③批改穷于应付,很少有眉批和总批,精批更少,且舍不得给高分。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写作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培养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还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寻找写作灵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走出家门和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这本教科书。

3.博览群书,让课外阅读夯实写作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努力创设条件,优化习作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柜,动员学生订报刊,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好阅读笔记和剪贴工作,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词汇,夯实习作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精彩文章的生成。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几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练笔。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课文补白、读后感言、续编故事、仿写、古诗改写、改编课本剧等进行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吸收,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课外练笔,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要降低写作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和厌恶感,消除畏难情绪,放手让他们去写。

5.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乡村小学生的特点、兴趣,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美、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6.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怕写为乐写,以写作为乐事。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声形并茂,视听结合,令学生入情入景,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学生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的三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