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教学情趣

时间:2022-10-10 11:05:31

语文老师的教学情趣

《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了吴非老师的《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他对 “奢谈有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非常值得学习。近几年,我们都在围绕着“高效”做文章,渐渐地,老师也在变化着,不敢多说话了,不太会说话了,以往的幽默、诗意、大气、细腻、智慧……难得一见了。这让我对课堂上老师失去的情趣感到惋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他们渴望得到的不是表面形式多样的训练、训练、再训练。所以,在追求高效的同时,老师自身的情趣决不可丢。

情趣是一种风格。“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教学中我常反思,不仅反思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也在反思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带给他们什么?我相信孙双金老师的学生大多温文尔雅;薛法根老师的学生大多智慧幽默;王崧舟老师的学生大多诗意大气;窦桂梅老师的学生大多博学善辩…...因为这些老师的风格鲜明,长居“芝兰之室”何愁“不与之化”?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的风格影响学生。

情趣是一种姿态。在一次考试中,魏书生班上的孩子吃了败仗。他没有批评,只是带大家去跑步,三千米下来,魏书生和同学们像拉家常一样,分析失败缘由,大家心头苦恼自然减了不少。学生喜爱的是能走到他们当中来,像一个好朋友,像一个领路人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靠的不仅是老师渊博的学识,更需要老师有个性鲜明的情趣特点。

情趣是一种素养。还记得苏叔阳笔下的刘老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时常哽咽。《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用成百上千的故事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大家也一定记得于永正老师表演京戏,孙双金老师吟唱古诗,周益民老师绕口令……而在我们身边,很多老师有意或随性而来的一段舞蹈、一首歌曲、一次吟诵,或者一个笑话、一次落泪,哪怕是一个错误、一回道歉等等,都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形象,这难道不是一种素养吗?

情趣是一种智慧。情趣这种智慧有时是有形的、预设的,有时也是写意的、随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总能让孩子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时而松弛,时而紧张;时而宁静,时而热烈;时而严谨,时而轻松……语文课成了孩子们心中缤纷的世界。老师起初也许不能运筹帷幄,但只要有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不断提高。那时,在我们会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语文的乐趣。

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守属于自己的阵地,在“自我”与“改革”的天平上寻求最合适的平衡点,始终珍视自己的那一份教学情趣。

(许乐,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南京市六合区灵岩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小语文教师)

上一篇:低年级写字教学探究 下一篇:以“书”入“法”润泽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