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性媒体民生新闻的应对

时间:2022-10-10 08:15:33

地区性媒体民生新闻的应对

民生报道一向是市民类报纸吸引读者的重头戏,随着公民意识的高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报纸的民生报道,也愈发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覆盖鄂东黄石、鄂州、黄冈三个地级市的地区性报纸,《楚天时报》运行一年多来,在民生报道上,发现了一些不同于省级报纸、区域中心城市报纸民生报道的特点,并做了一些应对的探索和尝试。

不同之一:每天面对“鸡毛蒜皮”

与中心城市相比,地级市城市偏小,人口偏少,这也意味着重大新闻少。每天面对“鸡毛蒜皮”,以黄石为例,这里的民生报道是市场规模小,企业门类不全,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市场迹象,中心城市出现了,这里却毫无反应,想做文章无从谈起。来自中心城市民生报道的经验,在这里不太灵。

应对之道:“蝴蝶效应”的启发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即使遥远的、看起来不相干的事件,也可能对自己产生影响。大的民生报道抢第一落点,将全球、全国性的大新闻,迅速“落地”,从而拉动新闻与本地的距离,让民生报道更丰富。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和核泄露,灾情严重。远隔万里,我们是否可做报道?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可做的点还真不少。

黄石的服装企业和工矿企业与日本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服装企业美尔雅和美岛,9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一些企业还派了赴日研修生。此时,确认在日黄石人的安全信息就显得非常迫切。记者在和黄石市商务局及相关企业联系后,将掌握到的信息反馈给了《楚天都市报》特派赴日记者。经过努力,就有了“平安口信,从日本传递到黄石”的新闻报道。随后,根据赴日特派记者提供的信息,时报记者第一时间接到了从日本返黄的黄石研修生。这些报道关注度高,又有血有肉,让国际大事直接“来到身边”。

除此之外,地震、海啸和核泄露,影响到了日本的制造业,如相机、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食品等多方面。我们对此进行市场调查后发现,相机、存储卡等产品的确面临着涨价。于是我们在3月17日推出整版特别报道“日本大地震黄石生活有‘震感’”。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这次灾难对人们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在饮食上,很多人去吃所谓的“防辐射蔬菜”。

特别报道推出当天,就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抢盐潮”,时报快反应,从“谣盐惑众”“击破谣盐”“无盐以对”“盐阵以待”“网罗点盐”等五个版的全方面报道,在讲述事件内容的同时,发出了“谣言止于常识”的理性舆论引导,反响不错。偏居一隅,胸怀世界,重大新闻事件不缺位,抢第一落点,已成为时报民生记者的共识。

不同之二:政策信息传递速度慢

主管部门通常会告诉记者:上面的文件还没下来,你们等通知吧。而当“上面的政策”下来时,信息早已过气多时。

应对之道:提前出击,针对性报道

今年7月1日起,湖北省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这是个关乎所有人的民生大事,然而黄石供电部门口风非常紧,以“等文件”为由,拒绝提供任何信息。如何对这个全省性的民生问题进行“本地化”?我们提前走进居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对居民用电进行统计,并根据黄石的具体情况,分析阶梯电价出来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如黄石本地多为两个月抄一次表,造成“单月抄表”和“双月抄表”所交电费不同的问题。

7月1日政策出台,我们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第二天便推出整版聚焦,根据对黄石地区居民用电现状的调查数据,以多个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告诉读者,新政策出台后,对不同用电量的居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凡事做在前面,提高主动性,不但能做出好稿子,也能逐渐改变战线部门对记者的印象和态度。

不同之三 :民生政策经常在基层卡壳

中央政策到了基层往往走样,这种情况很有共性。因为部门利益驱使,一些基层组织会曲解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甚至拖延执行政策。其实对地区性报纸来说,这种基层的不作为,反而成为了“新闻富矿”。

应对之道:就事论事,抽丝剥茧

2012年2月1日,国家部委发文取消运营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费,然而黄石地方落实国家政策滞后,导致多名运营司机向本报投诉。

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超期收取检测费在黄石地区是普遍现象,于是记者拿着充足的投诉材料和相关政策背景采访相关部门,此种情况下,虽然主管部门仍在以“没接到取消检测收费的正式文件”为由推脱责任,但底气已然不足,他们同时强调,如果不收费,则检测中心无法生存,“因为检测站的运营,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人员发放工资等”。此种说法,已经变相承认了该中心的违规收费。在进行了连续两天的重点关注后,物价局取消了该中心的收费许可证。

这一新闻,本应是从部门的正面利民信息,但因地区城市落实国家政策的时间长,加之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导致好事拖成了坏事。最终被投诉,成为舆论热点。

(王舒娴 :周刊策划中心副主任;熊思明:经济部主任助理)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材 下一篇:走过愈多灵魂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