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享语文之美

时间:2022-10-10 07:57:53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享语文之美

摘 要 本文从语文课程理论入手,阐述了新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筑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课前自主探寻语文之美;课上合作探究语文之美;课后延伸创造语文之美。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语文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把语文课简单地变成一张张试卷、一道道试题,不能“唯分数论”。而是要充分关注到语文学科独特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字之美、语言之美、文学之美、人生之美等人文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由“填鸭式”的“喂养者”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陪伴学生用心灵去体会美、用眼睛去发现美、用手去书写美、用口去传播美。

课前预习是自主探寻美的起点。语文学习是母语文化学习 ,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充分利用预习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包括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和预习所要达到的效果。语文的预习可分为学期前预习和课前预习。其中学期前预习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和学期教学目标布置学生提前完成,包括阅读书籍、书写心得、观看电影、参观展览等等,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例如,中学阶段的教材选编了许多鲁迅的作品,那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并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创作背景。另外课前预习则是教师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自主选择预习的方式,可以独立查阅资料,也可以小组合作互通有无。但是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正确把握“预设”的尺度,不要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先入为主的理解,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索。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经历必然会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有诸多不同之处,这种独特性是需要爱护和鼓励的。

课堂学习是众人合作共赏美的过程。语文课堂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来感受字、词、句、章中的美,弱化教师,强化学生,减少教师的预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势必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一方面,充分“放权”,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口口相传”的讲授式,还课堂给学生,可以采用讲、演、唱、画、写、赛等方式。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种方式表达“春之美”,可以用画笔描画出欣欣向荣的春的景色;可以写一首小诗赞美春的生机;甚至可以表演春天田野中踏青的人与事。这样将会展现出不同侧面的“春”的美,更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整合一个单元的课文展开自主学习。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散文诗单元,包括《雪》、《雷电颂》、《短文两篇》、《海燕》和《组歌》等几篇,组织一场朗诵比赛,学生自选朗诵篇目,可以自己加入身体语言,自己制作PPT做背景,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寻美、发现美并且创造美,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又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合作学习中, 全体同学就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只是参与交流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合作发现,而且要肯定学生每一个思维的火花,这可能会激发更多的审美发现。例如,学生在畅谈《范进中举》的阅读感受时,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体会,有的同学认为范进的经历很可笑,有的同学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有的同学说范进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还有的同学说“报录的人”一定看到许多“范进式的疯子”等等。应该说这些不同的阅读体验,既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又不排除相互影响和相互启迪。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交流、达成共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有时各小组之间还会成为竞争对手,这就形成了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又有合作的良好态势。例如,学习过《五柳先生传》之后,以“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否值得当代的我们继承发扬”为辩题展开辩论,各小组选择相同人数的学生参加辩论。

课后,要让语文之美延伸至生活。语文学习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对学生美的熏陶,并且能够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成为“美的践行者”。总之,语文学习不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穷追不舍”,不是学生在忐忑不安中疲于应对教师不断的“拷问”,更不是背诵、默写、考试的单调乏味。语文学习应该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营造一个开放、民主、自由的平台,师生共同享受语文独特的美,这种美来自观察、来自阅读、来自体悟、来自交流、来自分享、来自书写……

上一篇:广州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 下一篇:群众文化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