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

时间:2022-10-10 07:46:56

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类传承化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互动交往 创设 教学情境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问题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是单向的,封闭的,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互动交往,它主张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对话来展开教学,强调师生共同体验,探索而获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需要平等的交流,互相之间保持信息畅通。

一、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建构教学互动交往模式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快,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法庭审判――“小河被污染了”教学过程(片段):

学生主持:老师们,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污染正在不断地蔓延扩大,南极企鹅体内和北极冰熊体内发现的DDT、不断扩大的臭氧破洞,都说明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个小品,也可以算是一个短剧――《小河被污染了》。

法官:本法庭现在开始审理吉安一中中学旁边小河被污染事件。带原告。原告小河,你有何冤情,快快报来!

小河:法官大人,我原来是一条清澈明亮、活泼可爱的小河,岸边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天,燕子在我身上掠过,给我点缀了美丽的花纹;秋天,我这里有肥硕的鲤鱼,成群的小虾,我是多么幸福。但是,自从化工厂在我的上岸建好后,不但把废气排上天空,还把废水排入我的身体内,弄得我全身发绿、发黑、发臭,现在,无人理我。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好难过啊!

法官:真够可怜的,好!本大人一定会替你做主的。带被告化工厂厂长“钱第一”。(“钱第一”上场)

法官:“钱第一”,你可知罪?

钱第一:哎呀,法官大人,我何罪之有?我们化工厂生产的农药化肥,农民都在使用,他们种出的粮食颗粒饱满。我们生产的很多化工产品远销国外,供不应求。

法官:那么,你们厂生产的都是有益产品了?

钱第一:(洋洋得意):那当然了。

法官:那么,你们有没有排放过废弃物呢?

钱第一:嗯……有那么一点,只是那么一点点……你也知道,凭现在的科技,不可能做到无污染排放,放出那么一点总是有的,我们已经尽力了。

法官:到底排了多少?

钱第一:一点点,一点点,而且河流变臭变黑,主要责任并不在我。而是中下游的居民排放的污水。大家也知道,居民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而这些元素正是导致“水华”的主要原因,而水华的直接后果就是河水变黑变臭。所以说,我们化工厂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法官:你还不承认,传证人“不良菜农”。

不良菜农:我是住在吉安一中学边上的菜农,为了使我种的蔬菜长得更好,我经常大量使用化肥;我还用学校旁边的小河里的水浇菜,今早我将这菜卖给了钱第一,钱老板,不知你现在有没有感到肚子痛?

……

法官:全体起立,本庭宣判,钱第一犯了“环境污染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判钱第一在一定时间内对小河进行排污治理,并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

学生主持人:“钱第一”为了治理小河的污染,决定招聘一位“治污专家”,欢迎大家带着治理方案前来应聘。

……

结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所搞的课题“水污染调查和研究”,采取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上课形式,学生自己设计、主持本节课的学习。采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参与到其中,在表演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情境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1],尤其是初中化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难点有以下方面:第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学生不好直接感知、容易使自己的认识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第二、教师对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只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忽视对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认为概念和原理只要背过就可以了,但不会灵活运用;第四、学生弄不清相似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如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头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采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策略,通过创设有关的语言情境或媒体情境等素材,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类似的情境中应用新知识,完成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创设一定的事实情境,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到解题和实践生活中去,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化学的需要和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参与到其中,在表演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与班务管理 下一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