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低年级朗读教学

时间:2022-10-10 07:23:00

浅谈如何进行低年级朗读教学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训练是他们汉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汉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顾及各层次的学生,使教师的教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有事可做,学有所得,有所发展。我一直尝试在朗读教学上抓住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差异性。

一、借助直觉思维,激发朗读情感,增强朗读效果

在课堂上充分通过图片、事物、课件让学生产生一种视觉冲击,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的认识后,再让他们朗读。没有理解课文内容的孩子,通过看,已经能够理解朗读的内容了,朗读的感情自然也有了,而已经理解的孩子通过这些直观的材料,对于课文就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更深的解读,朗读效果同样很好。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们先让学生看小画家画画的动画,再让他们读,就产生了不同的朗读感情,自然收获也不同。有些读后就理解了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有些在读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还有哪些小画家也会画画。

二、请“小老师”来范读,引导孩子模仿,培养朗读能力

先让小老师来范读,让他们边听边轻声跟读,接着指定学生个别学着读,再让其他同学找出朗读中的不当之处,并相互交流,然后再听,再读,再跟进。学生经过循环往复的“模仿—矫正—再模仿”的过程,不断培养朗读能力。在学生中选拔“小老师”对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法,他们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争取当朗读“小老师”。而朗读“小老师”来范读,他的影响力比老师的作用还要大,因为是孩子身边的榜样。他们学得就特别卖力,听得也特别认真。而且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别善于模仿、喜欢模仿,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朗读基础差的小朋友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小老师”这个优势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要想不断地提高朗读水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巧妙地点评来指导朗读。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学”变得主动而有探索性。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作者单位 许香玉:吉林省安图县朝鲜族学校 何今淑:吉林省安图县进修学校)

上一篇:浅谈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下一篇:拯救学困生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