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贫富差距现状的研究

时间:2022-10-10 04:20:14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的研究

【摘要】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数据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长久以来,我们听到的常常是各种关于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报道、文章,现在看到一份这样的报道,于是我们不禁好奇――城乡差距的现状怎么样了呢?本文将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以及储蓄三个方面这几年的变化来深入研究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关于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的现状,在最后我们将总结前人的观点,为改善城乡贫富差距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乡贫富差距 收入 消费 储蓄政策

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变化及比较

城镇人均居民收入由2003 年的8472.2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44元。农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2622.2元增至2010年的5919.01元。在消费上,从2003-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8060元,增至2010年的15907元;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由2003年的2103元增加至2010年的4455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富有程度都在增加,虽然农村仍然差于城市,但两者间差距逐渐缩小。由数据计算可知,2003-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率由2003年的31.041逐渐下降至2010年的17.693,相对水平上来说,城乡居民在储蓄存款上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综合上述结论,由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统计本门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确实在逐渐缩小。

二、原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缩小的原因,本文由造成城乡贫富差距的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以及近年国家的政策来分析。

(一)城乡经济结构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严重被城乡二元结构所阻碍。城乡间这种分开的现状,使得城乡间的联系割裂,城市对于经济的拉动影响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越发缓慢,拉大城乡间的差距。不仅如此,城乡二元体制还使得生态环境恶化,有悖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我国十分重视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安排,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革,减弱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好转。

(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通常我们认为居民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工资、经营收入、财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

通过对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

1.工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2.组成居民收入的不同部分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3.通过对比,转移性收入差距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最明显, 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差距,再次是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最小。因此为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应该着重控制转移性收入和工资。

4.总体上而言,工资对于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逐年减弱,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而经营性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因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对差距的影响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城乡居民的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应该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

(三)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效果及分析

1.从税收方面,自2006年起,我国正式废除了农业税,这标志着我国农民2000多年来缴纳“皇粮”的历史结束。农业税的废除切实减少了农民的压力,有利于农民有更多的积蓄,从而从事更多方面的工作。

2.在农村自主创业中,政府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农民致富创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连续下跌,一部分在外打工者回到了家乡。国家和各级政府这了鼓励打工者回乡创业,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在今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政府就决定了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四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3.从教育方面来说:2008年,我国就实行了对于西部偏远山区免费上学的政策,比起以前的投资补贴还是实际很多了。教育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国家着力从教育方面对城乡差距进行缩小,不仅减免了学费,而且有免费牛奶的提供。教育方面政策的提出切实提高了农村的教育质量,保障了农村的教育水平,同时减轻了农村教育负担,有效地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政策建议

1.国家在施行政策时,应该做到各方面统筹兼顾,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2.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比城镇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匮乏。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交通建设、网络建设,以及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3.完善城乡经济协作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城乡资源流通形式多样化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并提高农村人民基本收入水平。

4.在农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并教授农民一定的技术,以增强非农业的发展,使农村收入不局限于外出打工和农产品的售卖。

5.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政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要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医疗建设,增设农村卫生所,保证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外还要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得到广范围的实施,使农村居民得到一定的补助,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冷崇总.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06(09).

[2]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

[3]舒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财政支农总量与结构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叶凤琳(1991-),女,汉族,重庆大足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专业,研究方向:统计学。

上一篇: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下一篇: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