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0 04:18:57

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一、现有技能人才特点

1.技能人才分布构成失衡

规模以上企业技能人才多,个体私企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技能人才少;技能人才在国有企业相对多,其他企业相对少;技能人才在传统的采矿、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多,在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分布少。

2.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失调

目前技能人才中初级工约占45%,中级工约占35%,高技能人才约占20%。技能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与合理的“橄榄型”(1:3:1)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存在较大差距。

3.技能人才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大专以上学历的技能人才占总数的10%,而初中及以下占总量的40%。技能人才中庞大的低素质人群,将严重影响我市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突破以及创造发明等方面产生重大制约,形成“瓶颈”作用。

二、技能人才特点成因

1.旧的人才观念,降低了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人才标准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人才范畴并不包含技术精湛的高级技术工人。传统的人才观念降低了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美誉度,造成许多人不愿当工人,当工人也不想钻研技术的负面心理。

2.与科技人员相比,技能型人才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

在部分企业管理者看来,科技人员是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人。因此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缺乏完善的机制,没有充分激发工人学技术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甚,长久以往会造成企业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3.部分职工缺乏诚信意识,影响企业培训的积极性

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不积极、不热心,并不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是担心职工掌握了熟练的技术技能后跳槽。毋须置疑,近年来这种情况确有发生,一些职工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在企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对其培养后跳槽走人。

4.职业院校的发展跟不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社会上急需的技能人才,有一部分就是职业院校急需的,而且比企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他们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双师型”教师,也是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三、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撑

强化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领导和组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种配套政策和措施,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行政策倾斜。摒弃把技能人才培养认定为某个部门的单一责任行为,把技能人才工作真正纳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发展规划,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的合力。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的数量,兼顾初中级的同时,大力加强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考评,构建合理的技能人才结构。

2.合理使用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培训体系

逐步建立企业、个人、国家三方负担机制,特别是政府应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因为职业培训是面向社会的一种公共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政府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建立培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在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模式上,应鼓励各类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提升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3.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要按照“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的方针,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系。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基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体系。大力推广企业生产现场、学校教学过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健全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落实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福利待遇的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优先推荐“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和“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应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发放岗位津贴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加大政府奖励力度。

4.加大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在提高技能人才数量的同时,要加大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需要,当前要重点加强新经济类和第三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均衡技能人才的分布结构,以提高新兴产业发展层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上一篇: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下一篇:对高校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