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写好作文

时间:2022-10-10 03:00:14

学会观察,写好作文

[摘要] 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观察。首先,让学生不必刻意去观察,平时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好习惯;其次,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要有序,要有重点,要“五官齐下”,要细致入微;最后,让学生观察后要多说说、多写写,做好观察后的积累,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关键词] 观察 习惯 积累 素材

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要求教师把观察生活纳入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生活,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捕捉事物的特征,为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比如,哪天小草偷偷地发芽了,哪天杏花盛开了,哪天听到燕子的声音了……日久天长,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只有细心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合理地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形象而生动。 教学生学会观察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

一提到观察,很多时候会想到要同学们每天带着个小本子刻意找一盆花做一番观察,刻意找一个人观察一下。观察其实是一种习惯。大千世界,七彩人生,值得我们观察的东西很多:朝夕相处的亲人,团结友爱的同学,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美丽可爱的家乡景物,变换奇妙的自然现象……只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学会主动留心观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正所谓“俯仰皆知识,进退尽文章”。养成观察的习惯,写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怎样去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

有序的东西不会凌乱,观察事物也要讲究顺序。不论是观察一件工艺品,还是观察一盆植物;不论是观察一座建筑物,还是观察一个人物。按序观察,容易让我们获得连贯系统的认识。观察的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远近顺序等;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我们在观察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如自然景物可以用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而观察一种植物则可以用由整体到部分(根、茎、叶、花、果等),再回到整体来观察……

2.观察要有重点

每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因此,在观察的时候就不能平均用力,而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就是抓住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同样是疼爱、关心孩子的父母,其关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同样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因季节的不同,雨的特点,雨中的景物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迥然有异。因此,只有引导学生细致地去发现,认真地去分辨,才能真正地抓住事物的独到之处。

3.观察要“五官齐下”

观察不只用眼睛,还包括手摸、耳闻、舌尝、心想、嘴问。因为看一看,才能知道它的形状颜色,闻一闻、尝一尝,才能知道他的气味儿和味道;摸一摸,才能知道它的质地;想一想,问一问,才能加深对它的了解。这样对事物观察才能全面、透彻。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描写的是触觉;“花里带着甜味儿”描写的是味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是听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肤觉。正是作者调动了全身的感官功能来细致观察,感受才如此自然、贴切。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调动全身的精力,全方位的去感知、认识事物。

4.观察要细致入微

一次观察不够再观察,直到“细致”为止。比如,在学校,大家都感到我们的校园很美,那么,它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是它的亮点,用什么语言去描绘它。如果不注意观察,写起来就会很笼统。例如,要表达校园很宽,那么,在观察时就要在“宽”字上做文章。通过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宽”绝不是空洞的宽,而是有条理、有规律的宽,从其功能来分类:有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从其方位来分有东、南、西、北、中。而每个功能区里又各有特点,只要你能抓住它们美的方面去描绘,它就活了。如在教学区,教学楼高大雄伟,造型美观、古色古香的琉璃瓦,配上鲜艳的油漆墙面显得别具一格。教室里宽敞明亮、大楼前后绿树成阴,恬静幽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特别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增添了学校品位。微机室里,几十台电脑整齐地排列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认真地学习电脑技术。语音室里坐着一排排头戴耳机的同学犹如正在营业中的话务员。还有在那宽大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利用宽大的教学设备给同学们上电教课。这些现代教学手段不但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标志着农村中小学开始迈上了现代化教学的道路。

三、观察后怎么办

1.多交流

每天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去交流看到了什么新鲜事,参加了一个什么样的活动……讲一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对这件事的看法,说一说活动的过程、结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口头作文。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因为听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对于叙述错误或是不准确的地方,听者会立即做出反映,并组织语言进行纠正,这也是语言提高的训练过程。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明显:(1)愿意交流的学生多了;(2)交流中积累了大量词汇;(3)形成了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4)交流中,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说不清楚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2.多练笔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好观察日记、随笔,日积月累,才能在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为写作准备了大量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描绘的景物才能栩栩如生,写出的文章才能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3.多积累

我们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观察日记、随笔中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一段时间以后将自己所写的观察日记、随笔可以集中整理一下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等。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茫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总之,学会观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育学生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到生活的每一天。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对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左右逢源,妙笔生花,才能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上一篇:浅谈职专班级的管理 下一篇:如何做好柜组核算课的模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