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长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09 11:34:49

粮食局长会议讲话

同志们: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也为今年粮食流通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总结交流去年粮食流通工作情况和经验,分析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粮食流通工作。

一、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开局良好

*6年,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初步确立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粮食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粮食市场供应稳定,抑制了粮食价格下行的压力,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多年困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三老”历史包袱基本解决,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粮食依法行政得到重视,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逐步转变了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粮食科技工作顺利推进,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得到加强。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不断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

去年3月份,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的重要部署,提出了“十一五”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思路与重点。5月中旬,及时召开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学习领会国发〔*6〕16号文件精神,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宁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组织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宁夏现场经验交流会,深入学习推广宁夏经验。加强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改革的分类指导,推动改革工作。各地对贯彻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十分重视,吉林、甘肃、宁夏、四川、陕西等地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部门也及时下发了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推进改革的力度。

目前,企业“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审计已基本完成,29个省(区、市)对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进行了认定,并已将这部分挂账从企业剥离,实行集中管理。北京、宁夏已开始对政策性挂账进行消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总数为25174个,其中购销企业15946个。19181个国有粮食企业已经改制,其中购销企业改制数12356个。多元市场主体进入流通领域,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明显,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年亏损额为29.7亿元,比上年减少67.8%,为10年来最低。有12个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盈利,5个省全行业赢利。

(二)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抑制局部地区市场粮价波动

在认真分析粮食生产、收购形势和价格走势的基础上,针对小麦、稻谷上市后面临的价格下行压力,我们和有关部门及时公布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粮食品种和价格水平,研究制定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及时启动。

一是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检查指导,协调解决粮食收购过程中的问题,研究提出完善执行预案的政策建议。申请专项资金,对有关主产区仓库进行维修改造,实行最低收购价小麦跨省移库和稻谷省内跨县集并,缓解主产区仓容不足的矛盾。各地粮食部门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使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去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2476亿斤,比上年增加177亿斤。在启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省份,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814亿斤、早籼稻73亿斤、中晚稻99亿斤,分别占这些省份国有粮食企业同期收购总量的94%、90%和7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支撑了市场粮价。初步测算,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地区,农民增收40亿元以上。

二是认真组织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针对去年第四季度部分地区市场粮价上涨的情况,分期分批在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组织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截至去年底,共组织24次*5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销售169亿斤;共组织7次*6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累计销售101亿斤,保证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粮价,实现了粮食宏观调控目标。

三是加强储备粮行政管理,做好政策性粮食购销管理和产销衔接工作。及时下达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认真开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审核认定工作,并结合轮换适当调整特种储备库点布局,使中央储备粮的布局和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粮食宜存率进一步提高。总结交流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经验,积极充实地方储备规模,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军粮供应政策制度建设,着眼军粮应急保障,改进粮源筹措方式,提升军粮供应综合服务功能和整体保障水平。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次举办产销衔接贸易洽谈会、粮油精品展销会,积极推动粮食产销合作发展。

(三)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对粮食部门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部署,研究制定粮食部门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推动,湖南、安徽、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天津等省市粮食局结合本地实际,下发了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并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粮食产业化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抓手,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采取信贷扶持的办法,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审定1212个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第一批重点支持的企业。湖北、四川、河南等省在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方面,采取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的支农惠农措施,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组织开展农户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推动农村产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丰产科技工程粮食产后减损项目,以中央级科研院所为骨干,有关省级科研院所为依托,装具制造企业和粮食收纳库为支撑的模式,在12个主产省建立30多个装具加工基地,对一万多个农户进行减损示范。积极推动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四)积极推进粮食依法行政,认真履行监管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责

一是积极推进粮食法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配套规章。大力开展粮食普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加快地方储备粮管理的立法进度。

二是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工作体系建设。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和一半左右的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了监督检查机构,为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组织开展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调查,面向社会提供粮食信息服务,初步建立粮食市场信息直报体系。启动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获质量会检,以及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结合粮食行业特点,研究提出建立粮食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初步建立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体系。

三是认真开展粮食库存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在各省(区、市)自查、复查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10个省(区、市)粮食库存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国务院,为做好粮食宏观调控、改进和加强库存粮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认真抓好地方储备粮管理、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仓储设施设备使用、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和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陈化粮处理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涉粮案件,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五)认真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召开全国粮食科技大会,全面部署“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工作。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有些省专门召开了全省粮食科技大会部署工作,有些省(区、市)制订、下发本省推进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许多省还提出,通过建设工程中心、科技园区等搭建科技开发平台,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

二是中央级科研院所、省级科研院所和企业三级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架初步形成。中央级院所切实发挥引领作用,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部分课题和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高技术研究和粮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省级院所在区域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的作用,大型龙头企业在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方面的先导作用也得到促进。一些重点大型企业和省粮科所直接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具体承担了研究及试验、示范、转化任务。

三是大力宣传普及粮食科技知识,积极推进粮油精深加工高技术产业化。以北京为主会场,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举办“粮食科技活动周”,推广农村储粮技术,宣传粮食质量安全营养卫生知识。在粮食储藏、加工和粮油机械研发等方面,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了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六)积极发展粮食市场,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及时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认真研究“北粮南运”和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修改完善“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中储粮总公司和10个省区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华粮物流集团公司的组建和运营,环渤海地区港口粮食中转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上海外高桥、浙江舟山、广东东莞等地的“北粮南运”主通道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或完工投入使用,使“北粮南运”的铁海联运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债投资安排的散粮汽车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新型散粮专用汽车陆续投入运营,为黄淮海等地区开展汽车散粮运输试点、推进“四散”作业创造了条件。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规划研究工作,通过粮食批发市场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发挥服务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去年,国家人事部和我局联合表彰了全国粮食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会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马凯主任、春正、井泉副主任也一同会见了与会代表,这是对广大粮食系统干部职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直接指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向一年来为粮食工作付出辛劳的同志们和支持粮食工作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目标

*7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宏观调控成果,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更好地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粮食流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将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工作新战略,给粮食流通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重要发展战略给粮食流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粮食工作目标看,我们要始终牢记,我国有13亿人口,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由于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粮情,确保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逐步建立供给稳定、调控有力、监管规范、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转变,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转为支持引导发展粮食生产、衔接粮食产销、稳定粮食市场;粮食部门的职能定位也要转变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政策指导、协调服务,全面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并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粮食的多样化、优质化需要。

从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看,粮食不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粮食流通产业不仅具有保障粮食供给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农增收的功能。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必须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这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需要构建三个体系、强化一个保障。一是建立健全以粮食储备为骨干、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粮食应急供应系统为保障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及进出口的监测和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证粮食供给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二是建立健全以城乡集贸市场和超市等零售市场为基础、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市场发育,搞活粮食流通,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现代粮食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让农民分享粮食流通和加工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品质优化,增加粮食商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强化一个保障是:建立健全以粮食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库存监管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确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行政监管机制,形成经营活跃、管理规范、流通有序、供求稳定、卫生安全的粮食流通秩序。

从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环境看,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这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产业总体上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生产、加工、流通联结不够紧密,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弱;加工初级产品多,转化利用效率较低。这也说明,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要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立从农村粮食产后服务到城乡粮食销售服务的产业链,探索建立集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或功能配套的粮食产业集群,逐步推进从粮食购销到餐桌的全程产业化服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

(二)粮食供需形势发生新变化,给粮食宏观调控提出新任务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丰收,产不足需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粮食生产、消费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给粮食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国内粮食生产看,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6年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供需状况明显改善。但从今后趋势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难度加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

从国内粮食消费需求看,当年粮食产需还有一定缺口,地区和品种结构不平衡状况依然突出。主产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粮食消费需求显著增加;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需缺口较大,有些地区的缺口还有扩大的趋势。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比较薄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西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从品种结构看,小麦和稻谷由前几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将由以往供需平衡有余逐步向平衡偏紧转变;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需要通过增加进口来解决。

从国家粮食库存看,随着我国粮食恢复性增产,国家粮食库存从*5年开始平稳增加,特别是主产区临时存储小麦库存增加较多,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但粮食库存大多集中在主产区,销区粮食库存比较薄弱;大米和玉米库存所占比重偏低;企业商品周转库存下降较多,地方储备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对保证供应、稳定价格带来不利影响。

从国际粮食市场看,当前供需形势偏紧。据美国农业部*6年12月数据分析,由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受到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6/*7年度全球粮食产量19.74亿吨,比上年度减产2.1%,其中小麦5.89亿吨,减产5%,大米4.16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玉米6.93亿吨,减产0.3%。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世界粮食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预计本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量为20.46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当年产需缺口达0.72亿吨。预计本年度世界粮食库存将下降到3.24亿吨,比上年度减少0.72亿吨,是近几年最低水平。

去年世界粮食生产下降幅度较大,从我们分析看,对我国粮食供应不会带来大的影响,国内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证的。但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加,粮食商品率稳步提高,粮食流通规模扩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我国粮食市场和价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去年底部分地区市场粮价出现较快上涨,我们分析原因:一是当前粮食(含大豆)产需还存在一定缺口,供求总量总体上还是偏紧的,市场粮价上涨还有一定空间。这是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二是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后,粮源主要流向国家委托的收购企业,市场粮源减少;三是去年秋冬季气候干旱,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民惜售;四是国际市场粮价攀升,影响到国内市场。因此,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按照“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和“努力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调控目标,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制,加快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经营机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负有重要责任;既要关注总量问题,更要关注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和区域、品种结构的基本平衡,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三)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新情况,给粮食流通工作提出新挑战

近两年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了农民、受委托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普遍欢迎,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在市场预期价格较多低于最低收购价的情况下,多渠道未能充分发挥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部分主产区粮食仓容不足矛盾突出,多数基层收购点的仓储条件较差,储粮安全存在隐患,加上委托收储库点较多,库存监管难度较大。三是产销区粮食购销渠道发生改变,产销衔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处理好保护农民利益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要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和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但是,目前部分地区粮食法制及执法机构、人员和经费还没有完全到位。有的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习惯用过去的办法直接管理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和依法行政的新办法不多。有的地方粮食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一些新的职能和工作任务还没有落实到位。粮食市场主体点多面广,规模不大,流动性强,也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这些情况表明,粮食依法行政的难度和压力依然很大,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不断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三、狠抓政策落实,扎实做好*7年粮食流通工作

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狠抓政策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市场调控、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一)狠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国发〔*4〕17号、国发〔*6〕16号文件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政策落实。

一是要认真落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完成政策性挂账的剥离上划和集中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改革改制资金,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和处理经营性挂账的措施,理顺国债投资、世行贷款投资形成的粮食仓储资产产权关系,研究探索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适时总结和推广各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

二是要加强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要针对关系粮食流通工作全局、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主要是,如何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最近粮食价格的上涨反映出粮食流通体制和购销渠道还有哪些问题;粮食库存地域分布和品种结构还存在哪些隐患,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保持市场稳定、价格合理,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需要做哪些应对准备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基层,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经营机制,完善粮食购销体制。

三是要认真推广宁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验,继续加强对改革的分类指导。宁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做法,为全面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宁夏经验的核心是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关键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地要以学习推广宁夏经验为契机,完善和落实改革的配套政策,积极消化历史挂账,落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根据粮食产销区的不同实际情况,逐步健全粮食行政管理、储备调节、购销市场三大服务功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继续落实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决定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我们要积极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实施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认真抓好粮食收购。进一步健全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启动机制、补贴机制和监督机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在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保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当前,特别要抓好东北地区玉米、南方地区中晚稻收购。

二是继续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销售工作,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确保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稳定粮食市场。当前,特别要保障好春节期间的粮油供应,保障粮油价格的基本稳定。有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督促本地承储库点按销售计划和相关要求及时出库。

三是加强对最低收购价粮食的监管工作。我局和有关部门将按照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加强对最低收购价粮食的监督检查。国家委托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要加强对委托收储库点收购粮食的监管,确保储粮安全。各地也要积极支持做好监管工作。

(三)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一是充实和加强地方粮食储备。各地要抓住近几年粮食增产、市场粮源较多的有利时机,按照国家下达的地方储备规模建议数,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按照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规范运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地方储备粮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规范运作和储存安全。

二是加强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继续完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重点抓好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和储粮安全的督促检查。积极推动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协同运作,发挥储备粮对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的作用。要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大局,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把握好储备吞吐、轮换的时机和力度,避免造成对市场粮价带来大的波动。同时,要加强库存管理,切实做到“三严格,两确保”。今年暂停对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要加强对代储企业的检查,总结代储资格认定工作经验,完善认定办法。

三是继续做好粮食应急准备和军粮供应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粮食应急预案,特别是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系统,在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确保能够及时将地方储备可用于消费的成品粮油投放市场,保证市场供应。坚持以兵为本、平战结合,继续加强军粮供应主渠道建设,提高军粮供应综合服务和整体保障能力,做好军粮和其他政策性粮食的供应服务工作。

四是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和市场监测分析。在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统计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非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督促和检查。继续加强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有效监测和预测,健全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社会粮食供需平衡抽查制度,抓紧建立农户粮情固定监测点,提高统计调查质量。

(四)积极抓好粮食产销衔接和移库工作,促进粮食供求品种结构和区域平衡

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正式下发,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细化各项扶持措施。

一是不断探索创新产销合作形式。鼓励粮食产区与销区企业积极开展粮食购销贸易、库场租赁并购、联营,以及代收、代储、代销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主销区可以利用主产区的粮源和仓储资源,建立一定数量的异地粮食储备。积极引导产区和销区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共同组建跨区域的粮食收储、加工和经营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产销区长期合作、互利多赢的格局。

二是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要加强对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粮食的组织和运输协调工作,积极争取铁路、交通部门优先安排运输和农业发展银行优先给予贷款的支持。建立省际间粮食产销合作联系制度,及时沟通粮食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和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产销洽谈会、交易会等形式,为产销区企业开展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三是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跨省移库工作。要抓紧利用春节后的铁路运输有利时机,从主产区向库存薄弱地区移库最低收购价粮食,以促进数量、品种、布局的基本平衡。同时,腾出仓容为夏粮收购做好准备。调出地区要按照出库计划积极做好这部分粮食移库的组织安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当地承储企业按时出库和发运。调入地区要做好这部分粮食的接运、仓容准备和监管工作。

(五)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继续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各地要抓紧研究制订条例的配套规章,及早研究制订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制度。积极推动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做好粮食行政复议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认真执行《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重点强化对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的专项检查,适时开展储备粮轮换、代储管理等随机抽查,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研究制定中央储备粮监管办法,加快建设中央储备粮油监管体系,推进中央储备粮油动态监管。

三是继续加强对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主体,稳步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对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开展粮食收购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扰乱粮食收购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向社会粮食流通领域延伸。继续推进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原粮卫生专项摸底调查,规范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抽查、检测工作,严防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认真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继续做好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

(六)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促进粮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和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粮食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延伸,积极发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和粮深加工,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是加强对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要抓紧研究制订粮食产业化发展政策,及时粮油加工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完善本地区“十一五”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等。

三是加快粮油加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实施“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工程”,建设现代化粮油加工基地,推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做强做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构建协调发展、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业布局。实施名牌战略,加大粮食及加工产品的营销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粮食顺畅有序流通

一是加快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综合考虑粮食商品流向、地理区位、物流设施、交通条件等,对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和全国总体规划布局,发展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积极推进粮食电子商务,逐步构建全国统一的粮食现货交易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工作领导,根据全国总体规划,提出本省粮食市场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纳入国家和当地规划的粮食批发市场进行扶持,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发挥其在调控粮食市场、保证市场供应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散粮运输发展。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粮油深加工项目的发展对粮食物流的流量、流向、品种的影响,提出发展粮油深加工、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散粮火车“入关”和加大铁海联运比例有关政策的落实。各地要加强对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指导。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加快主要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在中央投资补助近期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各地要不等不靠,通过自筹资金,抓紧启动条件成熟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是研究建立新型仓储管理机制,加强仓库维修改造。针对市场化改革后粮食仓储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仓储管理对象、重点环节、监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完善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要将新建粮食物流设施和对现有粮库进行技术改造、功能提升统筹规划,在推进物流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仓房维修改造工作。

(八)大力推进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和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积极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服务

确保农村粮油食品安全,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程。

要继续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户储粮技术设备,逐步建立农村产后服务体系。承担丰产科技工程“粮食产后减损”项目的14个省,要落实配套资金和实施单位及示范点。争取启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建设工程,开展农户储粮设施建设试点,逐步建立农村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农户安全储粮。

要逐步构建农村放心粮油营销网络,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搞好放心粮油、放心粮店管理,实行行业自律,加强质量监管,打造放心品牌。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生产多样化、多档次的产品,开展“两代一换”,积极发展粮油连锁经营,建立农村粮油服务社、粮油超市、便民店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为放心粮油进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

同志们,今年粮食流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粮食行政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顺利完成粮食流通工作的各项任务,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和依法行政,努力做到粮食行政管理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粮食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宏观调控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切实抓好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此,我们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

同志们,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粮食部门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粮食工作的部署,狠抓政策落实,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早稻收购讲话 下一篇:早稻收购监督检查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