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新生儿转运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09 10:36:50

中国内地新生儿转运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新生儿转运开展现状。

方法 采取调查表形式对109家医院NICU新生儿转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109家医院平均新生儿床位为35.95张(6~300张,中位数30张),2008年共收治139 084例,平均收治人数为1276例(32~5500例,中位数1160例)。有62家(56.9%)医院已开展新生儿转运,转运半径为5~800 km。最早开展转运时间为1987年,72.6%医院在2000年后才开展转运。在开展转运的62家医院中,56.5%配备有转运暖箱,80.7%有新生儿转运车,98.4%有专用的转运电话,74.2%在转运实施前有完善的评估措施,45.2%可开展双向转运。转入的主要病种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出病种主要为需要外科干预的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呼吸衰竭患儿。转运途中主要处理措施依次为保暖、给氧、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54家提供数据的医院2008年平均转运330人次,最多5130例,整体途中病死率为0.39‰。50家医院提供了转运患儿占年总收治患儿的比例数据,平均比例为20.28%。开展转运医院在设备配置、技术开展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开展转运医院。

结论 国内新生儿转运发展迅速,但在转运设备、转运方式选择、技术开展、区域性三级转诊体系建立方面仍有待改进。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新生儿重症监护;调查

Survey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emergency transport of newborn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 Group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borns in Mainland of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ENG Zhichun,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transport of newborn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lly utilization of good medical resources. Methods Data collected in 2009 by questionnaires from neonatal subspecialty of 109 hospitals in 22 cities across whole country about transport of newborns referred to other hospitals with better facilities, higher technology, bigger bed capacities and well qualified pediatricia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neonatal beds in 109 hospitals was 35.95 (ranging from 6 to 300, median 30). Total 139 084 infants were treated in 109 hospitals in 2008, with the average number of 1276(ranging from 32 to 5500, median 1160). Of 109 hospitals, 62(56.9%) hospitals provided transport service. The longest distance of transport varied among different hospitals ranged from 5 km to 800 km. The initiation of transport service was launched out in 1987,but 45 hospitals(72.6%)lagged behind in offering transport service until later after 2000.Of those hospitals providing transport service, 35(56.5%) were equipped with transport incubator, 50(80.7%)with neonatal transport vehicle, 61(98.4%)with telephones exclusive for transport call, 46(74.2%)with procedure of good pretransport assessment, and 28(45.2%) with bidirectional transportation.The main diseases admitted into were premature birth, neonatal asphyxia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the diseases for transport out wer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an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eed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essential care measures for newborns during transport were keeping body warm, supplying oxygen, and intubation and CPR just in case. Data from 54 hospitals show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transport was 330 in 2008,and the largest number reached 5130 infants in a hospital. The total mortality during transport was 0.39‰. The mean rate of transport of infants of 50 hospitals accounted for 20.28% of total admissions. Hospitals carried out transport servic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facilities and techonology than those without transport service. Conclusions Transport service for newborns has developed quickly in new millennium in the mainland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called for improvement, including transport equipments, modality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medical hierarchy system for transfer of newborns referred from primary hospital to secondary one and further to tertiary hospital.

【Key words】Newborns; Transport;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Survey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NT)是新生儿救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将高危新生儿安全转运到适宜的NICU进行救治,以将NICU的技术服务有效辐射覆盖到整个区域,充分利用优质卫生资源,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1]。我国新生儿转运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启动新生儿转运的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生儿转运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了解国内新生儿转运工作现状,进一步规范该项工作,受卫生部委托,由中国内地新生儿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协作组组织了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新生儿转运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设计调查表后,在全国抽取了22个省市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会议培训方式对抽取的22个省市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培训,并逐级向下培训。

调查医院尽可能兼顾到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及大中小城市的不同级别医院。统一印制调查表格,由被调查医院派专人负责填写。由每个省(直辖市)医院的负责人进行本省(直辖市)调查问卷数据的核实并上报。调查内容包括学科规模、年度新生儿收治情况(采集2008年度资料)、是否开展新生儿转运、开展时间、转运设施、转运方式、转运前评估实施、转入/转出的主要病种、转运最大半径、转运途中主要急救措施、2008年转运人数及途中病死率等情况。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汇总后,采取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是否开展转运,将109家医院分为转运组和非转运组,对其基本情况、仪器设施及技术开展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新生儿专业规模及收治情况

这109家医院按地区分布:华北19家,华东17家,东北13家,华中24家,华南9家,西南10家,西北17家,覆盖除中国港澳台地区外所有地区。按级别分布:三甲61家,三乙12家,二级以下医院共36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政府公立医院和院校医院,分别占69.6%和20.6%;军队医院占3.67%,企业医院占3.67%,民营医院占1.83%。109家医院新生儿专业平均床位为35.95张(6~300张,中位数30张)。2008年数据显示,109家医院全年收治新生儿总数为139 084例,平均收治人数为1276例(32~5500例,中位数1160例),其中平均收治出生体质量不足2500 g的低体质量儿411例,出生体质量不足1500 g的极低体质量儿74例。

2.2 新生儿转运情况

2.2.1 开展情况 有62家(56.9%)医院已开展新生儿转运,其中46家(74.2%)为三级医院(三甲41家,三乙5家),二级及以下医院16家(25.8%)。最大转运半径为5~800 km,其中200 km以下的29家,200 km以上的33家,分别占46.8%和53.2%。最早开展时间为1987年,45家医院(72.6%)在2000年后才开展转运。54家提供数据的医院2008年平均转运330人次,单医院最大转运人数达5130例,2008年转运人数超过200例的医院为23家,占37.10%,转运100~200例医院10家,占16.13%,其余29家转运人数不足100例。50家医院提供了转运患儿占年总收治患儿的比例数据,平均比例为20.28%,其中该比例超过30%的医院为13家,占20.97%,显示转运网络已经成为部分医院重要的收治来源。

2.2.2 转运设施 在开展转运的62家医院中,56.5%配备有转运暖箱,80.7%有新生儿转运车,其中有16家单位有2辆以上转运车,最多的单位有8辆转运车。61家医院有专用的转运电话,占98.4%。转运组在病房总面积、NICU面积、新生儿床位总数、医生总人数、护理总人数、暖箱数、常频呼吸机数、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仪、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治疗仪、输液泵、喉镜方面均优于非转运组。具体数据见表1。

2.2.3 转运实施、病种及途中处理 46家医院在转运实施前有完善的评估措施,占74.2%。 28家可开展双向转运,占45.16%。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开展了利用民航班机进行新生儿转运的尝试。各家医院转运的主要病种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出病种主要为需要外科干预的先天畸形、先心病及严重呼吸衰竭患儿。途中最主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和低体温,主要处理措施依次为保暖、给氧、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2008年除4家医院共7例患儿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他58家医院无途中死亡病例,整体转运途中病死率为0.39‰。

2.2.4 救治技术及相关支撑条件 对转运组及非转运组救治技术及相关支撑条件进行比较,具体数据见表2。除血气分析、亚低温、连续肾脏替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CT、MRI开展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900年,美国芝加哥产科医院的DeLee医生报道了首例用可移动暖箱转运病危的早产新生儿,至19世纪中期,美国已形成较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NETS)。该系统主张将移动NICU送至危重患儿身边,以三级医院NICU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发挥转运、通讯、培训和科研一体的综合作用。NETS的建立,使得发达国家的新生儿救治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Shenai等[2]报道美国田纳西州5家上百万人口大城市的NICU,与州内100个乡镇医院建立新生儿转运网络关系,转运后病死率从1975年建立初期的2.8%降至1986年的0.8%,显示NETS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新生儿转运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封志纯等[3-4]报道了新生儿转运的10年总结,共转运高危新生儿8089例,途中病死率仅0.43%;整个转运网络病死率仅为2.07‰,远低于此期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抽样调查所得的早期新生儿病死率17.60‰;陈运彬等[5]报道,参与其转运网络的l9家基层医院,新生儿总体病死率从1994年的18.9‰ 降至1996年的15.35‰。21世纪以来,新生儿转运网络在各地纷纷建立,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我国围产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各级NICU水平层次不齐,在规范化和分级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新生儿转运系统方面,亦存在诸多需要规范和改进的地方。本研究作为国内首个新生儿转运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覆盖除中国港澳台外所有地区,所得资料反映出以下现状。

3.1 转运逐渐普及,但发展较不均衡

从调查结果看,109家医院中有62家医院已开展新生儿转运,占56.9%,显示目前国内新生儿转运开展已经相当普遍。在开展转运的医院中,绝大部分为三级医院,占74.2%,显示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仍是转运的主力。最早开展时间为1987年,但45家医院(72.6%)在2000年后才开展转运工作。从2008年转运数据看,院平均转运330人次,年转运人数超过200例的医院为23家,占37.10%,转运患儿占年总收治患儿的平均比例为20.28%,这些均显示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生儿转运发展迅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的新生儿转运发展并不均衡,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许多单位仍处于起步阶段,约半数医院年转运人数不足100例。二是局域分布不均匀,转运半径为5~800 km,其中转运半径200 km以上的33家,占53.2%,这已超出陆路转运的适宜救护距离,途中风险较高。这与国内尚未建立有效的局域性网络有关,部分地区缺乏能充当转运核心的三级NICU。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三级转诊制度,加上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亦存在舍近求远的情况,这些均影响到我国转运网络的效率。三是航空转运体系未建立,仍主要以陆路转运为主。国外原则上对100英里(1英里=1.61 km)以上患儿的转运应尽可能使用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6],而我国在新生儿航空转运方面基本属于空白,仅个别医院有利用民航班机进行新生儿转运的尝试。未来条件成熟时,亦应着手建立我国的新生儿航空转运体系。

3.2 转运设施仍不完善

转运设施是保证转运安全的基本条件。从本次调查资料看,开展转运的医院在病房面积、人员配置及基本装备方面要明显优于未开展转运的单位。但在新生儿转运车、转运暖箱、NO吸入等装备方面仍明显不足,仍有约半数医院未配置转运暖箱,约1/5医院没有专用的新生儿转运车。这对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在低体温及交叉感染等诸多风险,难以保证转运的安全。个别医院没有专用的转运电话,存在延误时间可能。以上情况均值得重视并改进。

3.3 转运流程缺乏规范

转运实施是转运安全的具体保证,国外对于新生儿转运的具体实施,包括转运指征、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评估及临时处理,途中处理及到达后交接等均有明确要求[7-8]。但我国尚无新生儿转运的具体指南,在转运流程的规范化方面与国外差距甚大。从调查结果看,仍有约1/4的医院在转运实施前无完善的评估措施。从转运模式看,仍以单向转运为主,仅有不足半数医院可开展双向转运,而双向转运对于危重新生儿及时救治意义重大[9]。各家医院转运的主要病种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出病种主要为需要外科干预的先天畸形、先心病及严重呼吸衰竭患儿。途中最主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和低体温,主要处理措施依次为保暖、给氧、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2008年仅4家医院转运途中有共计7例患儿死亡,整体转运途中病死率为0.39‰,较国内开展转运初期报道[3-4]明显降低。目前,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已《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10],该草案主要针对成人,由于新生儿转运的特殊性,应尽快建立我国的新生儿转运指南,以规范转运实施,减少病死率,降低后续治疗风险。

3.4 救治技术及相关支撑条件有待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转运组的救治技术及支撑条件较非转运组明显要优越,气管插管、普通氧疗及无创监测已全部开展,但部分技术开展率仍不尽如人意。如仍有少数转运医院不仅无法开展机械通气,而且连基本的CPAP和血气分析都没有, PS替代、NO吸入、换血治疗、PICC、亚低温、有创监测、腹膜透析、CRRT等开展率更低。仍有14.52%的医院未开展PS应用,NO吸入仅约1/4医院可开展,仅半数医院可行PICC,仍有约1/3的医院无法行换血术。在超声、放射及外科等支撑条件方面亦存在明显不足,约1/4医院无法行床边超声检查,约1/3医院无MRI检查能力。依据美国大学附属医院NICU的分级标准[11-12],部分医院仍未达到三级NICU的标准,很难承担转运中心救治危重患儿的任务。

总之,尽管近年来我国新生儿转运发展迅速,但在硬件设施、技术水平以及转诊流程等方面仍有诸多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当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我国的NICU分级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转运指南,改变目前的无序状态,并进一步加强区域性转运网络的培训和科研工作,从而促进新生儿转运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协作组成员(本研究各参与单位的第一作者均为并列第一作者):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李秋平、刘敬、封志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陈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卢宪梅);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少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严超英);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夏世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熊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黑明燕);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李占魁);安徽省立医院(潘家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程秀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周晓玉、陈俊);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竹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石静云);河北省儿童医院(范丽莉);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王红云);福州总医院(任榕娜);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陈丽);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邱银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阴怀清)

参考文献

[1]Avery GB, Fletcher MA, MacDonald MG. Neonat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born [M].5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9.

[2] Shenai JP, Major CW, Gaylord MS, et al. A successful decade of regionalized perinatal care in Tennessee: the neonatal experience[J]. J Perinatol, 1991,11(2):137143.

[3] 封志纯,王斌,黄为民,等.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10年工作及效果报告[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810.

[4] 封志纯,王斌,黄为民,等.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工作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999,1(4):214217.

[5] 陈运彬,黄水清,吴婕翎,等.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39440.

[6] Brink LW,Neuman B,Wynn J.Air transport[J].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3,40(2) :439456.

[7] Aranda García MC, Muoz Arteaga D. Transportation of newborns in critical condition [J]. Rev Enferm, 1999, 22(6) :469472.

[8]Lupton BA, Pendray MR. Regionalized 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J]. Semin Neonatol, 2004,9(2):125133.

[9] 李海英,单若冰. 不同转运方式新生儿临床及转归对比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5):477480.

[10]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30.

[11] 封志纯. 建立我国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分级准入制度[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9):644647.

[12] Stark AR,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Fetus and Newborn.Levels of neonatal care[J].Pediatrics, 2004, 114(5):13411347.

上一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治 下一篇: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凝血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