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下农村发展关系融资动力分析

时间:2022-10-09 10:27:42

城乡收入差距下农村发展关系融资动力分析

[提要] 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国内这种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已严重制约了中国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中国需要建立并完善普惠制金融,而适合于农村地区的融资制度安排就是关系融资。

关键词:关系融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

本文为巢湖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安徽省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WY-201302)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31日

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探讨的话题,也日益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就目前来看,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8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3倍。可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仅仅从金融的视角来看农村地区金融落后的现状,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普惠制金融,让金融成为改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渠道。而适宜农村地区的金融制度安排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关系融资。关系融资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应对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之一。但关系融资只是一种制度安排,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适用,尤其适用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传统的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通过社会关系可以缓解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交易成本。关系融资有助于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利于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体制,减少与城市金融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小银行优势”

关系融资中的“小银行优势”理论,就是指小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图1)在图1中,横轴表示决策权分散化程度,纵轴表示贷款成本,由信息成本和成本组成。信息成本随着决策权分散程度而降低,但到达一定的点之后又会上升,这是因为如果信贷人员有一定的决策权,并且与企业亲密接触,那么他们获得信息的成本较低。但是,信贷员往往不能够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对银行的整体经营战略也缺乏认识,故存在一个信息成本最低的决策点,超过这一点后,信息成本会上升。

成本则随着决策权的分散程度而上升。银行科层越多,组织越复杂,信息在传递时,就会存在丢失现象。如果银行的总部又离借款者很远,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大银行往往采用标准化的信息,如财务报表、资产抵押和信用评分,这些信息易观察、核实和传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信息”,小银行组织结构要简单得多,在传递信息方面更有优势。

银行应当选择使总成本最小的最优决策点,此时信息成本曲线和成本曲线相交。由于大银行与小银行的成本不同,在每一个决策分散程度上,大银行的成本都高于小银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银行与小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也就因此形成。如图1中所示,小银行相比大银行,决策分散程度更高。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户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但信用意识淡薄,相互交易通常使用口头语言。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户,通过长期接触收集到他们的内部信息,这些内部信息往往很难量化,不容易以标准化的形式反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信息”。

二、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关系融资的动力因素

(一)关系融资减少了农村金融的高交易成本。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农户只有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时才到市场上交易,因此农户的信息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机构搜集信息的成本非常高。同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若大银行在农村广泛设立网点,则花费的成本非常高。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成本,关系融资模式却有着极大的优势:农村广为存在的“人缘、血缘、地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大银行融资模式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关系融资的操作比较简便,可以灵活设计合同的内容。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种创新,也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关系融资的执行常常通过农村社区的规章得以实现,从而避免了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所需的高昂费用。

(二)关系融资适应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现象,农户的资金需求往往单笔金额小但频率高,通常缺乏合格的抵押物,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并且,农户所借资金的用途不明确,可能用于生产经营也可能用于生活消费,而金融机构事前很难判断。农户的这种资金需求特点就需要金融机构与农户和企业亲密接触,通过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建立长期关系,灵活安排信贷合约,如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和归还的方式等;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也有降低抵押担保的作用。

(三)关系融资适合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距离较近,可以深入到社区,通过对农户各种服务,克服信息不对称。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简单,科层安排少,有利于收集软信息,也便于软信息的传递。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利用当地资源,以农户为服务对象,改变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中的不利局面。

(四)新农村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关系融资提供了机遇。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户收入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消费贷款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农村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关系融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关系融资的大好机遇。

三、农村地区的社会背景优势: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农村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发展关系融资的良好社会背景。由于农户住在同一社区,彼此之间非常熟悉,邻里之间接触与交往频繁,有的还存在亲戚关系,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个人的信誉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不但影响他们在社区中的地位,还会影响他们与村里其他农户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在这里就相当于一种隐性担保机制。农户之间还可能在商品市场上存在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也是一种担保。这种互助形式的关系不仅加强了群体之间的团结,还被赋予了特殊的道德价值。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特有的资源来发展关系融资,关系融资本身也能得到当地农户的认可和接受。在农村地区,民间融资能够保持80%以上的履约率,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关系融资实际上是基于一种预期,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融资,基于的不是农户现有的资产,而是农户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来说,往往不能以书面化、标准化的方式提供财务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及抵押品,而关系融资模式强调的就是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长期的交往关系,关系融资模式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关系,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见,关系融资是适宜农村地区的一种融资安排,资金是逐利的,金融机构偏向城市发展的战略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可以采用更适宜农村的金融制度安排,强化农村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资金匮乏的状态,只有建立一种普惠制的金融制度,才能够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金融现状,为农村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成为提高农户收入的有效渠道,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主要参考文献:

[1]Arnoud W.A.Boot and Anjan V.Thakor.Can Relationship Banking Survive Competi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55,No.2(Apr.,2000).

[2]Allen N.Berger and Gregory F.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2,No.477,Features(Feb.,2002).

[3]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4]潘军昌,高名姿,陈东平.关系型借贷: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技术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8.3.

[5]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上一篇:新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抗生素在急诊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