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天空

时间:2022-10-09 08:57:26

慈善的天空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005-02

摘要:在现如今的社会中, “捐赠”、“慈善”、“公益”等这一类的词语,经常撞击着人民的眼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公益和慈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现社会温情的绝好方式,是缓和社会压力的剂,更是人们表达爱心奉献公益的通道。同时“慈善”也开始作为一个标准,被人们用来衡量公众人物、企业的社会声誉。

关键词:慈善 公益 捐赠 中国

慈善一词翻译成英文为“PHILANTHROPY”,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的爱”,大约从公元十八世纪开始使用。还有一词“CHARITY”也是慈善的意思,该词出现的历史较为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其本意为“爱”的意思。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什么叫慈呢?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讲的是纵向关系。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什么是善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崔乃夫会长以纵横的关系,深刻地勾画出了慈善事业的全部活动和真谛。①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譬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和孟子也曾说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②

1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传统。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更有当今国门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批社会贤达、名流、企业家、离退休干部为水灾、为贫困大中小学生、为艾滋病、白内障的贫困患者,默默从事的慈善救助;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组成各种各样的团体,在社会中发挥着默默地但不可小视的贡献作用。2005年,杨澜曾经宣布捐赠阳光集团旗下51%的股份成立慈善基金会;同一年,牛根生捐出全部的股份成立老牛慈善基金会。2009年2月份曹德旺捐出其所持有的福耀玻璃70%的股票。上述富豪的行为已经在敦促我们的时代在思考,从捐款捐物到股权捐赠,中国的慈善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快速发展,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们对“慈善”的观念显然也在改变。无论是在汶川地震中,还是在2009年1月份南方的雪灾中,我们都已感受到了“慈善”的巨大威力和作用。

2 探讨慈善事业发展兴起的原因

2.1 从社会运行的条件上讲,费孝通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中将社会生活条件分为两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对于社会精神生活条件,该书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异于一般动物,首先当然是在于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过着一般动物所没有的物质生活;其次当然也在于人民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精神财富,过着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反作用于其物质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自从人类诞生之后,它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也就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社会精神生活的角度,慈善正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人们在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奉献爱心、财物、贡献自己的时间,回馈社会,改造自然。西方的慈善理念更是验证这一理论的最好例证:大部分的西方捐赠人希望通过捐赠可以对世界的未来进行改变,解决包括艾滋病、扶贫等跨时代的问题。③

2.2 从社会运行动力机制上讲,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社会学概论新修》中提到,“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社会运行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本身的各种复杂需要则是最基本的原动力。动力源于人的需要。社会需要这一范畴是不断变化其内涵的。但是,就其基本方面而言,还是可以将其分为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而按主题层次划分,则可以分为个人需要、集体或集团需要、社会与国家需要。生存需要指维持社会有机体(包括个人)存在的基本条件,如人类饮食需要、取暖、居住的需要,而发展需要则指维持有机体基本生存条件以外的其他需要,如就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人而言,就有自尊、归属等社会需要,有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等。客观需要是与物质相联系的完善的需要,自主、自觉的需要等。

社会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运行的动力,在于它自身的内在属性:

2.2.1 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任何需要,不管其程度强弱如何,也不管其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它都有一个不可遏止的、要求满足的态势或趋势。“需要满足”的这种相关不可分割的特性,决定需要本身必然要推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成为个人、组织与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的内在动力。

2.2.2 社会需要之所以成为社会运行动力,还在于它有一种永不会满足的特性。并不是说一种需要满足了,社会动力就消失了。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这种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不仅是它成为社会运行行动力之源的原因和根据,而且还保证了它作为社会动力具有不可遏制的向前发展的趋势。

2006年开始,李亚鹏夫妇有感于女儿李嫣的病患,成立嫣然天使基金,专门资助有唇腭裂病患的小生命。因为李亚鹏、王菲作为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媒体给与了浓墨重彩的报道。慈善基金也开始成了中国媒体的流行词语。随后的李连杰壹基金因为汶川大地震而广为人知。紧接着还有牛根生的个人基金会等个人捐赠开始更多的走入普通民众的视线中。以及福建富豪陈发树的股票捐赠、中国的胡润慈善榜,还有大大小小的志愿行为都体现了人们的社会需要。不论他们出于社会的哪个层次和位置,都有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慈善和公益,正是表达这一社会需要的最佳途径。

2.3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个定义有三个基本含义:

2.3.1 社会工作是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工作的主体是政府和群众团体,他们把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及个人的协同发展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社会上有那么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而陷入困境时,政府和群众团体就会主动地投入一部分力量,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那些功能受到损害的个人或群体解脱困境,它们不希望也不应该从被帮助对象身上获取利益或日后的回报。

2.3.2 社会工作是以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虽然有些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的对象已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但从世界各国的社会工作实践看,其工作绝大部分是放在帮助社会生活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上的。以当今各国社会发展状况而言,这种重点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有更大的转移。把增进全社会成员幸福的工作放在其他学科和职业领域中也许更为妥当,也有利于社会工作学科的规范性。

2.3.3 社会工作是用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展作为这一事业的基本目标。社会的构成是复杂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类群体毫无差别地齐头并进是不符合社会运动规律的。但是这种差别任其自由扩大或有一部分人社会生活质量相当低劣,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以及不符合社会进步的理想。因此从这一观点出发,表面上看社会工作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实际上它为社会发展奠定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其社会效益和精神价值不可估量。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之所以在社会上日趋成熟、备受重视,也与它具有深厚的价值基础有关。虽然早期社会工作常常基于宗教理念和慈悲观念,但它的影响力毕竟有限,现代社会工作成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有着如此深入的影响,没有相当的价值基础是不可想象的。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

2.3.3.1 关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工作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任何人没有权利去破坏这些准则。社会工作就是把人的价值放到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努力去帮助那些受到损害的人恢复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2.3.3.2 关于社会的价值。现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社会中的某种不健全和缺陷,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干预。当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实现,政府和社会团体应主动地给予帮助,使得这个社会趋于完善。

3 慈善的社会作用和贡献

因为“慈善”“公益”在谋求社会和谐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社会恢复功能、协调功能和稳定工作。天灾、人祸和人自身的原因造成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不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慈善”可以帮助他们从困难中恢复出来,从新建立进入社会、发挥社会作用的通道。另外一般来讲,一个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往往是以那些身体和智能各方面较为健全的人为参照对象而制定出来的。因而社会生活往往有利于健全的人而不利于受到某种损害的人群。这时,“公益”就会义务反顾地发挥它的作用。对于社会不稳定这一重大问题,“公益”和“慈善”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损害不一,尤其是某一群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受到某种损害的人常常处于劣势状态。如果社会不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和帮助,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他们对社会的信心,甚至产生某种行为。“慈善”和“公益”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

虽然“慈善”“公益”已为当今的中国社会贡献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和考虑,包括慈善款项的使用和监管问题、慈善涉及偷税、漏税的嫌疑、公众对知名人士的公益要求越来越高等等问题。但同时我们坚信,“慈善”和“公益”必将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注释:

①张华侨. 慈善唤醒中国.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0-58

②王卫平.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浙江:群言出版社,2005,70-71

③杨团. 和谐社会与慈善事业.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2-105

参考文献

[1] 张华侨.慈善唤醒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 王卫平.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浙江:群言出版社,2005

[3] 杨团.和谐社会与慈善事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人性论 第8期 下一篇:春季仔猪常见病及其防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