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2-10-09 07:56:24

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审计,其内容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就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难点进行了陈述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 难点,对策

Abstract: economic benefit audit is in financial audit basis developed a kind of modern audit, and its content involves 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all its aspects.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 audit start later,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the difficulties of economic benefit audit the statement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conomic benefit audit, the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经济效益审计在西方一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比而言,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经济效益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审计,其内容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内涵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中国的审计术语,国外与此相同的有多种审计名称。如有绩效审计、价值为本审计、综合审计、全面审计,以及经济效率审计和项目成果审计等。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在我国,经济效益审计被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运用专业的审计方法,在真实合法审计基础上,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经济效益审计的形式多样,只要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形式均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范畴,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包括了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的内容。

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效率性审计,主要是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审计。通过该种审计,借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效果性审计,是指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效果性审计也称经营审计或经济效果审计。

经营审计一般称为业务经营审计,是对企业供、产、销等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的审核检查,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管理审计,则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虽然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实践中无法分别,其实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业务经营审计,主要是审查业务经营活动和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情况,也即是对企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具有直接性;管理审汁,则主要审查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能的有效性,以促进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配合,具有间接性。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经济效益审计着眼于未来,它强调了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改进和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营活动内容日趋复杂,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日渐突出,股份公司、上市公司、跨国集团等等,使企业的规模急剧扩张,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既相对独立、又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的优势来开展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的目标。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它从财务会计审计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和决策等领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既重视事后审计,还大力开展事前、事中审计,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需要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和合规,还要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达到让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减少损失浪费的目的,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难点

(一)经济效益审计规范化制度还没出台2006年修改后的审计法中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

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甚至于社会审计都有条款专门规定。但

是依然对经济效益审计或政府审计中的效益审计没有具体条款的规定,这本身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尚不成熟,缺乏现存操作模式。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建立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在于评价,对资源使用效

益的评价是很敏感的,而保持客观、公正是审计的灵魂,效益审计评价直接关系到领导责任追究,怎样的评价才算客观、公正,没有一个评价体系也很难对资源使用效益作出评判。而很多评价指标很难量化,如对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影响、领导层的精明程度、员工的士气等,也造成指标体系的建立存在诸多的困难。

(三)经济效益审计难以处理效益滞后性问题一般来说,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要经过一

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一般都有滞后性的问题,正、负效益的体现都是个过程,如果仅凭当时的状态来分析和评价效益,就会出现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造成评价偏差,产生对资源使用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影响资源使用管理层的积极性。所以应在适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评价指标开展效益审计。

(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审计人员能力难以胜任的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业务涉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是专业性很

上一篇:海底石油管道弧线段设计方法及施工控制 下一篇:提高电力服务营销与电力优质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