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9 07:18:10

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摘 要: 二十一世纪将是追求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培养人健康、和谐的情绪情感,塑造完美的人格,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使命,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有关情绪智力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国内有代表性的有关情绪智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 情绪智力 影响因素 局限性

人类社会已迈入21世纪,如今,国家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我们的教育绝不应只是培养“知识书柜”和“考试机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发表了一份重要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中提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①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容看,它更多地强调未来的学习不是以认知内容的获得为主,而主要是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取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因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自身的人格丰富多彩。培养人健康、和谐的情感,塑造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使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情绪智力”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它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主要原因是它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研究成果,符合时代精神,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一、国外几种重要的情绪智力理论

(一)塞拉维和梅耶的理论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拉维和梅耶首次正式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他们把情绪智力描述为由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1)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2)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3)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1993年,塞拉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把它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并作了重新的界定:(1)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2)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3)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二)戈尔曼的理论

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完成了一本畅销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本书继承并发挥了塞拉维与梅耶的观点,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及情绪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情绪智力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戈尔曼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l)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他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戈尔曼说:“情绪潜能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②

1998年,戈尔曼又完成了另一本书――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书中探讨了工作领域中的情绪智力,比如自我把握、人际技巧,而且提出了“高情绪智力的企业”的说法。③

(三)巴昂的理论

1997年,巴昂提出了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并且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后来,巴昂(2000)进一步指出,那些能力强的、成功的和情绪健康的个体是情绪智力高的人。情绪智力是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一生都在变化,能通过训练和矫正措施和通过治疗干预得到改善和提高。巴昂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模型,该模型由五大维度组成:(1)个体内部成分(intra-personal components);(2)人际成分(interpers-onal components);(3)适应性成分(adaptability components);(4)压力管理成分(stress management components);(5)一般心境成分(general mood components)。

二、国内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许远理(2000)借鉴当今较为成熟的认知智力理论的研究思路,从“对象”和“操作”两个维度来分析情绪智力的内涵(见下表1)。他认为“对象”是由内省情绪智力、人际情绪智力、生态情绪智力三个主因素构成的;“操作”是由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感情的三种能力组成的。将两个维度进行组合构成了9种情绪智力,并据此建立了“情绪智力‘9要素’理论”结构模型。④

徐小燕(2003)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和比较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塞拉维和梅耶、戈尔曼和巴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和情绪智力的研究和争论也作了综合性的总结研究。她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定义并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⑤认为情绪智力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包括:(1)情绪觉知能力;(2)情绪评价能力;(3)情绪适应能力;(4)情绪调控能力;(5)情绪表现能力。

三、情绪智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一)中学生情感(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⑥

张秋艳、张卫(2004)的研究认为:(1)中学生的情绪智力有城乡差异,且与独生与否有关,城市学生比乡镇学生、独生学生比非独生学生情绪智力高,家庭教养方式可能是城乡、独生与否的中学生出现情绪智力差异的重要原因;(2)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显著,初一、初二、初三性别差异显著,而高一、高二、高三性别差异不显著;(3)中学生的六种应对方式⑦与情绪智力均有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不仅与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和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和另外四种消极应对方式也存在显著正相关,作为处理应激的方法,在特定情境下,“消极”应对同样能解决问题或倾向于使个体朝向积极自我的方向转变,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都是有价值的,与情绪智力都呈正相关趋势;问题解决、退避、求助三个因子对情绪智力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因此,他们得出结论: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二)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⑧

王才康(2002)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三所普通中学的30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保护和干涉因子乃至严厉和惩罚,都与他们的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具有微弱但显著的正相关;(2)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都显著比非独生子女高,中学生的情绪智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情绪的培养起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关于情绪智力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而且形成了形形的情绪智力理论,在国内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来看,我国情绪智力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群体研究深度不够,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大学生,对中、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2)对于情绪智力的结构构成的探讨不够深入,主要借鉴国外的一些量表,目前还缺乏适合我国中小学实情的、较为有效的测量工具。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以及对情绪智力的维度构成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可以成为国内情绪智力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6-85.

②Goldm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③叶斌.从社会智力到情绪智力――对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理论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3.26,(3):33.

④许远理,李亦菲.情绪智力“9要素”理论建构及量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2.

⑤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⑥张秋艳,张卫等.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44.

⑦在张秋艳的文章中,应对方式主要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努力的过程。内容涉及中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烦恼时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6个分量表(其中问题解决和求助属积极应对或着重问题应对方式,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属消极应对或着重情绪应对方式)。

⑧王才康、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81-7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析 下一篇:音乐老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