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析

时间:2022-09-08 02:59:35

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析

摘 要: 作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虎台中学学生整体感到学习压力大,严重焦虑,情绪不稳定,其中高二年级比其他年级学习压力大。

关键词: 青海省中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1.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知识帮助其健康发展,中学生在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较低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环境,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发展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许多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如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相关讲座,建立心理信箱,开设心理咨询室,等等。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恶劣,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由于自然环境差,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我选取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四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青海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成因,为青海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2.研究过程

2.1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选取了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当场施测,收回问卷。发放问卷430份,回收问卷422份,回收率为98.1%,剔除无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率为85.3%。其中初中学生为168人,占总人数的46.7%。由于施测时间临近中、高考,初三、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因此缺失初三、高三学生的数据。

2.2研究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试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2.3研究工具。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采用五级评分制。0.从无:感觉自己在该项目上不存在问题;1.轻度:感觉自己在该项目上存在问题,但问题较轻;2.中度:感觉自己在该项目上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3.偏重:感觉自己在该项目上存在较严重的问题;4.严重:感觉自己在该项目上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60个项目共分为10个分量表,强迫症状分量表、偏执分量表、对峙分量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分量表、忧闷分量表、焦虑分量表、学习压力感分量表、适应不良分量表、情绪不稳定分量表和心理不平衡分量表。计算每个分量表的总分,反映被试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问题越大。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汉化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3.研究结果

表1报告了虎台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十个分量表均值来看,虎台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强,焦虑情绪明显,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分量表M=9.80>焦虑分量表M=8.97,情绪不稳定分量表M=8.97)。

表2显示,高二年级学习压力最大(M=12.15,SD=5.362),高一年级学生压力次之(M=9.96,SD=4.787),其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M高二=12.15>M高一=9.96>M初二=9.16>M初一=6.41)。

4.结论

4.1虎台中学四个年级的学生都感到学习压力大,在这一份量表中,问题的主要构成有感到学习负担重;上课时,担心老师提问;听见考试就紧张;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讨厌考试。学生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M高二=12.15>M高一=9.96>M初二=9.16>M初一=6.41)。而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文理科的分班和生涯规划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关键的转型阶段,压力太大,影响了学习效率。

4.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伴随较明显的焦虑心理(M=8.97),学生情绪不稳定,加重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树立较积极的学习态度。

5.影响青海省虎台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5.1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初中生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冲突,在其心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基础上,由于身体和生理急剧改变,学生措手不及,常常感到压抑和困惑;由于缺乏辩证思维,他们面对事物时缺乏判断力,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独立,出现反抗心理,因而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高中生因为自我意识高度发展,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关心对人对己的评价;自尊心增强,表现冲动,敏感,情绪波动较大。

5.2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针对青海省虎台中学学生调查问卷中所填写的人口学资料发现,大多数学生家庭有两个孩子,父母文化水平有50%以上为高中学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溺爱,有的专横无理,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或较低,都将影响孩子在青春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出现狭隘心理,过敏体质,等等。

5.3学校教育因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要知识来源于学校,教师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属于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师资力量庞大,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较为先进,同时重视升学率,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对学生做问卷调查时正逢期中考试紧张的复习阶段,学校不仅没有很好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相关减轻考试压力、减轻焦虑等知识,反而将此课程改为主课复习强化辅导课,这种现象无形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了学生的焦虑情绪。

5.4环境因素。

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常年干旱少雨,空气稀薄,长期生活在此的人们大脑缺氧,由于供氧不足,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学生接收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在面对中考、高考的时候,与外省的学生一起面对考试,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6.结语

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容忽视,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要形式,以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为对象,以团体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考试;除此之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还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幸福观,处理好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并且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等,确立职业志向,从而进行择业和升学的准备。学校应抓住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特点,为他们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唐红波.心理卫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2007.7.

[4]席美云.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VOL6,(6).

[5]李美华,赵慧莉,陈仁军.青藏高原城市汉、回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4.1,VOL15,(1).

[6]赵一飞.西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论“自我体验式教育”理念在社团活动中的渗透 下一篇:音乐老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