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隐形资源 成就精彩人生

时间:2022-10-09 07:18:03

挖掘隐形资源 成就精彩人生

【摘 要】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深藏在教师内心且不易表达和传递的一种个人知识,它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以及融于教育教学中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教师的缄默知识这个问题正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重视,本文讨论了教师缄默知识对教育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途径,以飨读者。

【关键词】缄默知识;意义;显性化

1958年,匈牙利裔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首次明确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一、什么是教师缄默知识

在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当中,存在着一些连教师本人也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它藏匿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背后,影响和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一切教育实践,而且不能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这种知识就是教师的缄默知识。

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由于教师的缄默知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成就,具有较高的情境适应力。这种缄默性知识是镶嵌在实践活动中,富有情景性和个人化,且往往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又很难像其他公共知识那样能够被其他教师学习,而只能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靠自己的反思和体悟去生成,是不能明确表述的内隐性知识。

我们常说起的: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教师对自我的了解和调节意识,教师对学生的感知和沟通能力,教师应对多变教育情境的教学机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内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策略,教师在日常行动中展现的批判反思精神等等。基于此,有学者把教师缄默知识分为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六种类型。教师的缄默知识不断塑造着教师的价值取向,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师可以应对教学情境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也是教师个人在教师生涯中不断探索的兴趣与动力。

二、教师缄默知识对教育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等问题。教师应当掌握具备专业化成长所需的客观、明确的显性知识,还应主动建构起自身必要的缄默知识体系。因为教师的缄默知识是与人的日常生活与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的,它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并支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正是因为缄默知识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又不为教师自己所察觉,教师一旦理解自己的内在的缄默知识并有意地利用和改造自己的知识,他们的教学实践就会发生真正的转变。

重视并发展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极为重要的途径。教师认识、理解和提炼自己的缄默知识,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自觉程度和反思水平,有助于教师形成高超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一个教师高超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和智慧就是在实践中提炼的,而获得和积累这种缄默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熟的过程。尤其是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能够科学地对待缄默知识将成为教师的终身财富,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利途径。

2.教师的缄默知识凸显出教师的主体性、人文性和创造性

教育是一个充满偶然性、机遇性、情境性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这些情境因素更具有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就应重视教师个体丰富的知识,注重积累并反思教师的教育实践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是内涵深刻的,在教学中感悟、体验与升华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应有之义。可这种现实当中被异化的教师教学生活却仍以追求外在的目的为宗旨,教学中教师本身的创造与审美活动与价值被遗忘,但是正是这种审美与创造活动才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价值所在。

现实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关注自身的内在形成的缄默知识,这样的教育就丧失了内在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因此,对教师缄默知识的关注,就是要关注教师个人的教学生活体验,强调教师知识的个体性和私人性,强调教师自身的主体性。如果能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高度重视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并发挥其在教师生活中的作用,那么教师也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凸显生命的魅力,给教学带来无比的动力。

有学者曾对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过程进行过专门研究,甚至认为科学家的创造性工作至少有50%归功于缄默知识。在教育研究中,富有个性化的缄默识更具有创新性,更能创造价值。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初登讲台的新教师采用相同的备课方案讲授相同的内容,最后的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这就是由于每个教师的缄默知识不同。所以动态、个性化的缄默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

3.教师的缄默知识使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和对立,教育学总是远离实践者生活的日常性与复杂性,这是我们在教育领域看到的一个怪现象。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落实在教育实践上。但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是教育界急待解决的难题。教师的缄默知识使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身,提供了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是因为教育理论是一种‘倡导的理论’,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这些外在的观念逐步被教师所感悟、理解、接受和内化,并转化为其“自我的概念”后,教师的教育行为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缄默知识,是教师自己建构起来的个人知识。这种缄默知识的介入就决定了教育的实践取向。教育理论要经过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的过滤才能被接受,教师实际的教学实践必须有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的支持才能完成。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就认为:缄默知识是实践智力的核心。因此,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是把教师的有关教育的理论与日常教学经验连接起来的桥梁,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对其教育行为具有规定性的影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教育行为、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缄默知识制约和控制的,而且缄默知识最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效率。因此,这种隐藏在教师内心的、镶入在教师的日常思维的缄默知识,随时随地对教师日常教学行动和实践发生作用,并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和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方式,因而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途径

教师的缄默知识会给受教育者带来幸福,会提升教育的生命价值,使教育活动充满生命力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因此,使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主要方式有:

1.反思性札记

它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包括教师经常做的课后小结、课后札记,及课后教学自我评价等。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对自己这节课上的总体设计是否得当合理,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否把握恰当,以及学生的反应如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通过这样的反思性札记,教师能够明确意识到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支配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是有待于修正的,教师内隐的教育信念和理论就能显性化。所以这种反思,为教师个人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留下难得的素材,实现专业知识的显性化和凝固化。通过反思自己的个体经验,使其个人心得将越来越丰富,教师就可以从经验中获取进步的起点和方向,在经验中研究,在教训中思索,在反思中成长,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2.教师博客和教育论坛(BBS)

博客通常称为网络日记。教师博客就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间局限,促进教师个人缄默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在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发掘或揭示内隐于生活、事件、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使得思想得到升华,促进自身的缄默知识的显性化。这种网络日志的形式不仅让教师反思教学,还可以促进教师和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日志和心得的交流,使其在知识层面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在实践中容易把自身拥有的缄默知识外显化。另外,当我们在论坛中透过别人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时,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继而他人的缄默知识自然而然就显性化了。

3.录像教学

随着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使教师的研究更加便利了。随堂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用摄像机录制下来。通过课后观看、分析、推敲录像,让教师自己边看录像边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活动过程进行重新编码与组织,建构自己的经验。这有助于将自己已有的缄默知识再一次进行澄清与梳理。如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明确、生动,学生是否主动发言等等。这种立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方法更为注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以教师的变化促教学的变化,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每一次重现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每一次反思都会产生一定的收获,久而久之,反思能力会逐渐加强,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4.导师制

事实上,导师制是“师傅结对”模式的别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传授含有大量隐性成分的技艺、技能的常规方法,而且其思维模式及其价值观等也能对其他年轻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知道,教学中的技巧或诀窍可以是对教材的某些处理、课堂上语气的顿挫,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并且这些技巧或诀窍主要是以缄默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每一位优秀教师身上的,是他们长期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因此,要想和这些优秀教师学会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就必须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让其他教师与这些教师多交流、多沟通,而“导师制”就是他们沟通的最好的桥梁。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逐渐地感悟到教师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理解和掌握骨干教师长年累月积累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专业技能和智慧,使显性知识达到程序化,同时通过观摩与对话,逐步使根植于专家那些不能充分表达的经验中的缄默知识得以清晰化、显性化。

5.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一般采取的形式是有主讲人讲解主题和重点,集体进行研讨,在研讨中采用的是“头脑风暴法”。通过集体设计,分工完成教案,或者对已经完成的教案进行讨论,它一般在备课组内完成。在进行讨论和交流中,不仅能使年青教师能理解骨干教师的隐性的教育经验或方法等,而且对于骨干教师或者老教师来说也可以吸收年青人创新性的奇思妙想,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思维。因此,这样可以使双方的缄默知识在这种交流中潜意识地传递给对方,实现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效果。

另外,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彼此听课,也是教师的缄默知识外显的一个途径。这种方法注重教师对自己以及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更开放、更积极的特征。每个教师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优秀教师、精品课程的亮点所在,进而通过自己的琢磨与演练来丰富自身的授课技巧和经验。这同时也是一个缄默知识传递的过程。

当今,我们不得不面对至今众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却没有一位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现实,这是教育的悲哀。创造性的缺失是整个教育意义的缺失,不仅学生的创造性缺失了,教师的创造性也缺失了。年复一年地教着同样的课,日复一日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当前中国教师生存状态普遍的真实写照。因此,从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研究中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创新性,不仅对教师本人的教学,而且对实现教师终身的专业成长,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爱慧.论教师缄默知识的构成及其显性化[J].教育探索,2012(02).

[2]谭兆敏.近年来关于教师缄默知识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3]朱嘉颖.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究竟欠缺什么?――从教师推行专题研习遇到的困难引发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6(10).

[4]张著永.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的研究”(编号GS[2013]GHB03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温州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