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卡过期余额处理的法律分析

时间:2022-10-09 06:54:39

电信卡过期余额处理的法律分析

摘要:电信卡是电信服务合同的载体,电信卡有效期的规定属于附期限的合同条款,电信运营商将电信卡超过有效期限卡上剩余金额占为己有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应归消费者所有。解决电信卡过期余额问题应从以下入手: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加强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等等。

关键词:电信卡;有效期;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2.296;F626.1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18-03

一、电信卡有效期的法律性质

(一)电信卡有效期法律性质的确定

电信卡是由各个电信运营商发行的,可以使电信消费者方便的利用通讯工具进行沟通的一种卡片,如现行的IP卡、IC卡、201卡等。

电信卡过期余额是与电信卡的有效期密切联系的。电信运营商为电信卡设定有效期,当有效期已到,电信卡中的费用没有用完,就会产生余额问题。

电信卡有效期是电信运营商单方规定的、标注于电信卡上的、规定电信卡使用期限的条款。在电信卡有效期限内,消费者可以随时接受与电信卡上标注的金额等值的电信服务,超过此有效期限电信用户将不能再使用电信卡,即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的余额也不能再使用。目前,我国各电信运营商普遍规定,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归电信运营企业所有。

笔者认为,电信卡有效期的规定是以电信卡为载体的电信服务合同的条款之一,即电信卡有效期的规定是电信格式合同的组成部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否则,其内容无效。电信卡有效期的设定属于附期限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电信卡有效期的设定,符合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可以设定履行期限和解除期限的规定。但是,电信服务提供者单方面规定有效期过后的电信卡内余额作废却极为不妥。在规定有效期的电信卡当中,有效期到来时,电信服务合同即终止,双方不再履行合同,电信服务提供方不再提供电信服务,消费者亦不再支付电信服务费用,电信卡的余额仍归消费者所有,如果电信服务提供方无偿占有该部分余额显然不具有合法的依据,违反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亦违反公平原则,属于违法行为。

(二)电信卡设定有效期的根源

对于电信卡设定有效期以及电信卡有效期过后余额作废做法产生的根源,有多种说法:

第一,是为减少电信运营企业在运营当中不必要的成本,也是为了督促消费者尽快、及时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二,电信企业在电信卡及电信卡号码资源的保存、网络维护方面均支出了成本,假如电信卡不设定期限的话,由于企业电信卡管理平台号码资源和系统容量资源有限,电信卡不设有效期会直接导致部分用户长期占有此资源而不使用,当这种通信闲置资源日积月累,必然使企业无限地增加电信卡管理平台资源的成本,不设有效期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三,假如电信卡不设定期限的话,由于成本的关系,平台不可能无限地扩充,会导致电信卡因平台资源有限而无法发行,进而影响其他正常使用电信卡用户的利益。显然,从利益受损的角度看,电信卡设定有效期符合公平的原则,并非权利滥用。

笔者认为,上述理由不过是表面现象,也可以说是单方面从电信运营企业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究其根源,电信行业的垄断是电信服务提供者对电信卡设定有效期并且借有效期之名将过期余额占为己有的根源所在。

研究表明,有效竞争的电信服务市场具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各子市场中至少应有3家以上的服务提供者进行竞争;二是主要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应占到20%~30%以上。但我国电信服务市场上的固定电信网络业务和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等电信服务业务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分别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首先,从中国电信服务市场业务收入市场比重来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至2002年底,在中国电信服务市场业务收入市场中,中国移动占37%,中国电信占33%,中国网通占17%,中国联通占12%,其他企业占1%。其次,从分层市场上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绝对优势地位更加明显。基本的市话方面的业务,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拥有了99.9%的市场份额;在新兴的IP电话领域,中国电信(包括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的通话时长所占比重分别为54.4%、31.2%、12.3%。

中国电信在固定电话市场上独占鳌头;中国移动拥有国内移动通信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国联通的业务以移动电话和IP电话为主;中国网通则发展先进的宽带通信网;中国铁通刚刚起步,在电话业务收入的业务占有率仅为1.1%。以上信息反映出中国电信行业的一个现状:经营性主体由以前的独家垄断经营转变为多寡头垄断经营,从上述所列数据来看,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尚未完全形成。

由此看来,电信市场由少数运营企业垄断是造成电信卡设定有效期以及电信卡有效期过后余额作废的根源所在。而我国电信市场垄断局面的产生,是由于缺少反垄断法律对电信市场进行规范。

二、电信卡过期余额处理的几种观点及法理分析

(一)几种观点

辨析电信卡有效期的性质的目的是讨论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余额作废的合理性,对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余额的处理方式总体上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电信卡过期余额不应该退还消费者,应该归电信运营企业所有。理由很多,主要有“违约金说”、“国际惯例说”和“权利放弃说”。“违约金说”认为,消费者未在有效期内将电信服务消费完毕属于违约行为,电信运营企业有权将电信卡上剩余金额作为违约金,以此方式使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国际惯例说”认为,多数国家发行的电信卡均规定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不退还,此为国际惯例,据此认为电信卡过期余额不应该退还消费者。“权利放弃说”认为,电信用户购买的是电信服务,当合同成立时卡上金额就已经转化为服务,用户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消费尽话费,视为在使用期限届满对债权的自动放弃,合同因失效而不再履行,此时余额不退视为电信企业因用户放弃债权而免除了剩下的债务,而非电信运营企业侵吞用户的财产。

另一种观点认为,电信卡过期余额应该归消费者所有。主要有“预付款性质说”和“不当得利说”。支持“预付款性质说”者认为,在电信卡合同中,预付费用属于预付款性质。由于预付款具有预先给付的性质,在履行合同后,可以抵作价款;交付预付款的协议一般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预付款应属于交付方。所以,剩余金额的归属也就清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履行某种规格电视机买卖合同时,买方没有将全部电视机提走,在合同到期后,未提取的那部分电视机如何处理呢?是无条件归卖方吗?按照法律规定,卖方负有保管货物的责任,当然可以收取保管费用,或者将货物提存以此解除其义务,而不是直接将货物的所有权转移到卖方。对时长电信卡合同,同样适用这一规则,只不过电信运营企业无法提存电信服务,也无法收取保管费。而电信用户依然享有请求时长电信卡合同中剩余电信服务的权利,电信运营企业或者继续履行,或者终止合同并退还价款。

(二)法理分析

笔者认为,“违约金说”是站不住脚的。将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的金额作为违约金,其既不属于法定违约金也不属于约定违约金。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下简称《电信条例》)对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用户采取违约金惩罚的情形以及具体的比例做了明确规定,如果运营企业欲通过违约金的方式要求电信用户承担责任,只能依据《电信条例》的规定,但是,《电信条例》仅对电信用户拖欠电信费用规定了违约金的惩罚,而对没有按约定履行预付费性质的电信服务合同的行为,没有规定违约金惩罚。第二,电信行业是公用事业,处于垄断地位,相对于众多电信用户而言,电信运营企业是强者,电信消费者是弱者,无法也不可能与电信运营企业就电信服务合同的违约金事宜进行公平的谈判,约定违约金。基于以上原因,电信运营企业不能够超出法律法规的规定,单方面在电信卡服务合同当中设定违约金条款。

“国际惯例说”将多数国家发行的电信卡均规定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不退还,这作为不退还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的理由实在牵强。众所周知,很多国家的电信行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竞争机制,相比之下,我国的电信行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垄断局面,电信行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国际惯例说”的主张确属不妥。

“权利放弃说”把电信运营商不退还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视为消费者放弃权利没有道理。电信卡规定有效期以及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剩余金额作废等条款都是电信运营商通过格式合同的方式规定的,消费者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出主张与协商的权利,何谈放弃权利。

“预付款性质说”欠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实际上,支付预付款主要目的是一方资金融通有问题,为达到合同目的预先支付部分而非全部数额的款项,在合同履行阶段,预付款可以抵作价款。因此,电信卡金额不是预付款。

“不当得利说”缺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构成不当得利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方受有利益,他方受有损失,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且没有合法依据。电信卡超过使用期限而留有余额不能使用虽然使消费者受到损失,但这一损失并不是因为电信运营商的收益造成的,而是由于消费者没有在有效期限内提取电信服务,电信运营商的收益并不是消费者无法享受权利的原因。因此,电信运营商收益与电信消费者受损之间没有关联性。

三、解决电信卡过期余额问题的法律途径

(一)完善立法

1.完善《合同法》

第一,完善电信服务格式条款。电信运营商以格式条款的形式规定电信卡过期余额不退还消费者,并未与消费者进行协商,不退还电信卡过期余额的做法也未得到消费者的许可,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况且我国没有哪一部法律曾经授权给电信企业可以在电信卡过期后强行将卡内剩余金额全部充入企业公账,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公民的财产不受侵害的基本权利,即使电信用户都是自愿签定这一不平等条约,合同也因其内容的不合法而自动失效。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押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笔者建议在我国《合同法》中增加对电信服务格式条款的规定,规范电信服务格式条款,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运营商在制定电信服务格式合同时,也要贯彻公平、诚实信用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则,力求做到消费者与自身权利与义务对等,在电信服务格式合同中不得含有违反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第二,在《合同法》中规定电信服务合同的法定违约金。电信用户未在约定期限内提取全部电信服务,电信用户构成违约,因电信服务是无形的产品,电信运营企业无法通过提存的方式来履行自己交货的义务,可能选择要求电信用户继续履行合同,即延长合同的履行期限。电信运营企业一般不会选择退还合同价款,那样做会失去获得收益的机会而遭受损失;也不能请求电信用户赔偿损失,因损失难以量化而得不到支持。合同的履行期限延长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与电信用户重新签订了一份电信卡合同,但如果电信用户依旧没有履行重签的电信卡合同,电信运营企业仍然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以此循环,电信运营企业丧失的预期的收益会越来越多,这对电信运营企业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在《合同法》中为电信卡合同设立适当比例的法定违约金,这样电信卡合同期满,电信运营企业在得到法定违约金补偿后,就必须退还电信用户未履行部分的合同价款,以此来平衡双方的权益。电信运营企业违反上述规定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出台《电信法》

第一,建议在我国现有的《电信条例》中对电信卡过期余额做如下规定:(1)如果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有余额,消费者不愿继续接受电信服务,电信服务提供者应该无条件地退还卡上余额。(2)如果电信卡有效期过后卡上有余额,消费者愿意继续接受电信服务,电信服务提供者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将卡上余额转存到消费者其他的在有效期内的电信卡上,继续提供电信服务。(3)对于打折销售的电信卡,如果电信提供方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消费者是以打折后的价格购买电信卡,则应以卡上标注的金额减去消费者已消费的金额退还余额或者转存余额。(4)如果电信卡超过有效期,消费者并未消费电信服务,即电信卡上余额等于卡上标注的金额,电信服务提供方可以扣除一定的手续费后将卡上余额退还消费者。由于消费者未履行合同接受电信服务,可以认为是违约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电信服务提供方应该事先与消费者协商违约金事宜。由于电信服务合同多以格式合同的方式签定,若电信服务提供方与消费者逐个协商违约金事宜必定会加大电信服务提供方的运营成本,而且难以操作。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来确定约定违约金的相关事宜,这样既不会加大电信服务提供方的运营成本,也可以让消费者提出自己对约定违约金的意见。此外,电信法规也可规定法定违约金,以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的双重方式来保证电信服务提供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规范电信卡打折行为。有人认为,电信卡打折销售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实惠,因此,退还过期余额不合理,而且不好操作。笔者认为,电信卡打折销售不过是共同垄断电信服务行业的有限几个电信服务提供者为扩大自己对市场占有的份额而采取的促销手段之一,并非为消费者所考虑,也不能作为电信服务提供者无偿占有电信卡上过期余额的借口。因此,建议在《电信条例》中对电信卡打折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使电信卡打折行为有法可依。

第三,尽快出台《电信法》。国外电信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电信管制法体系的重现。1996年美国出台《电信法》,以促进市话市场的竞争。我国目前只有《电信条例》,《电信条例》是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立法,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而且易受部门利益所左右,很难保证所制定法规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因此,应将《电信条例》逐步完善然后上升为《电信法》。《电信法》的出台将为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和有效、公平电信竞争的出现搭建一个良好的法律平台。

(二)完善司法救济

电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向人民法院,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是最权威、最有力度的方式。但是,由于手续烦琐,诉讼持续的时间长,费用昂贵,很多消费者却不愿意或无力去打官司。因此,比照国外的侵权损害小额赔偿法庭,建议在各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专门审理电信消费类纠纷的小额赔偿法庭,专门受理电信消费者因电信服务合同产生的争议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对于此类案件,在立案、一审、二审、判决和执行等环节一般应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方便消费者,维护电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执法

第一,明确执法机关。政府电信服务主管部门是电信服务的执法机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在解决电信服务纠纷和维护电信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建议建立电信中介组织,电信中介组织应属于电信企业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管理电信市场。

第二,明确执法机关的职权。政府电信服务主管部门按照《电信条例》的相关规定负责对电信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督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负责受理消费者的电信服务纠纷的投诉,维护电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中介组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促进电信企业加强自律,协助政府管理电信市场。

上一篇:基于知识型团队视角的本土咨询公司成长问题研... 下一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甘肃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