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讲授政治概念

时间:2022-10-09 06:49:12

创设情境,讲授政治概念

基本概念是政治课本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构成政治课理论体系的细胞。教学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授概念时创设一些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对比分析,创设迁移情境

政治课的不少概念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的概念文字相同而涵义不同,如哲学中“物质”概念与“具体物质”,学生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认为物质就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就是山、水、土、衣服、鞋子等。为了让学生搞清概念,教师不妨分析几何中的某种多边形与具体多边形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如“四边形”这个概念,它是从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四边形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共性,而不是指具体某一四边形的个别特性;但它又存在于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的个性之中,离开具体四边形的个别特性,四边形这个共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四边形”与具体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混淆起来。这样创设迁移情况,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疑启思,创设问题情境

政治课要想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教师就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思想产生矛盾,从而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例如:在讲“价值”的概念时,笔者设疑如下:“既然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价值也就是劳动本身,对吗?”“那么农民自产自食的粮食有价值,是商品,对吗?”这一下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多数学生做了否定的回答,笔者便接着归纳:“农民自产自食的粮食虽然耗费了人的劳动,但它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接着,笔者又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商品不是劳动产品(如未开垦的处女地、原始森林、矿藏等)也可以出卖,也有价格,这是否与劳动价值论相矛盾?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又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论。这样,学生就在“无疑―有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了“价值”的概念。

三、音乐渲染,创设联想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容易激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想象和联想,这种强烈与微妙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例如:在讲“联系”这一概念时,先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思考: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她”之间,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出这种关系就是“联系”。

四、漫画入目,创设直观情境

例如: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概念时,借助生动的漫画《下雨》:小男孩手捧足球,看到下雨,连声喊:“糟透了!糟透了!”小女孩插好禾苗,见到下雨高兴地说:“好极了!好极了!”通过观察画面和形象的文字说明,教师及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对同一件事,两个人的回答却截然相反?是小女孩的看法正确,还是小男孩的看法正确?或者两个人看法都正确或都不正确?”这一连串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极为活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概念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创设概念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用显著。

上一篇:巧设提问,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