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提问,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4 09:32:03

巧设提问,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信息、加强师生互动的一种基本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设置针对性问题、设置启发性问题、设置层次型问题和设置开放性问题四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内容,把问题作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促使学生在疑惑和解惑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动机和培养自学意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呢?

一、设计针对性问题,突破学习的难点

教材难点一直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拦路虎,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教材难点处设置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难点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是“领会‘十思’的含义”及“理解‘直谏’和‘讽谏’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文中说的‘十思’是什么?”“你从中能学到什么?”“你对‘直谏’和‘讽谏’是如何理解的?”“魏征与优孟等人之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篇文章的重难点,更深刻地认识到借鉴和反省的重要性。设置针对性问题,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本节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有价值的问题上来,有助于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设置启发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也应根据这一要求,采用启发性原则设置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来掌握所学知识,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第六部分的第一段不太理解,且由此影响了学生对全文整体的把握。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设置这样几个问题:“鲁迅赞同徒手请愿这一行为吗?”“鲁迅把煤的形成比喻成了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徒手请愿可以被称为‘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的一部分吗?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学生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打开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思路,从而会更好地把握住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对刘和珍君这样为国捐躯的勇士的哀悼和赞美之情。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鲁迅的写作目的,体会鲁迅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在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设置层次性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是如此。一开始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不会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对所学知识产生恐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置层次型问题,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兰亭集序》时,我们发现,让学生直接思考王羲之的人生态度和写作目的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你认为造成作者高兴和痛苦的因素分别是什么?”“作者面对美景先是快乐,后又因为“人总会死去”而感到悲伤,作者这种做法是否是消极的?”“王羲之的人生态度和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样,就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王羲之的人生观和写作目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向会在一连串的问题中最终定格在探讨“王羲之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作者批判、讽刺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上,从而学生就会更深刻地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等。设置层次型问题,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避免形式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设置开放性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只有一个准确答案的封闭式问题而言的。设置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独特感受,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设置这么一个问题:“对于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造成项羽最后自杀的结局。有人说是因为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还有人说这是君子之度的体现。对项羽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这时,学生会仔细分析这篇文章,找出描写项羽心理变化和语言形态的语句,同时结合历史小故事,对项羽放走刘邦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设置开放性问题,可以打破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限制,促使学生自由发挥,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下一篇:创设情境,讲授政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