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权威对于父子疏离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2-10-09 03:50:33

父亲权威对于父子疏离关系的影响

摘 要:父子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子女对生活的态度及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影响父亲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据调查,目前父子疏离感普遍存在。这与父亲的权威意识、家庭矛盾、父子相互间角色期待的失望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变父权至上的认知、加大父亲对子女生活的参与度、运用优势视角化解家庭矛盾、重视及时有效的沟通等改善父子疏离关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父子疏离;父亲权威;家庭矛盾;角色期待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051-03

父子疏离是指父子相互之间由于有效沟通的缺失,而产生的疏远、压抑、淡漠等非正常父子关系状态。其实质是由于父子对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进而发展为情感上的隔阂、疏离,它是父子关系不协调与潜在父子冲突的一种信号。父子关系作为人际关系中最亲密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其好坏不仅会影响子女对生活的态度及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影响父亲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感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进入信息时代人们沟通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科技化、工具化”的今天,研究父子疏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父子疏离问题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现状调查

我们项目组在对相关和相近研究文献进行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父子疏离问题调查问卷》,包括父子疏离事件问卷、父子疏离现状问卷和父子疏离后续影响问卷三方面内容,共计五十四个问题,涉及父子疏离的原因、程度、疏离形式、后续影响等等。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校生作为调查及访谈的被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76份,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9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父子疏离现状

调查发现,有68.75%的被试认为与父亲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其中54.38%的被试意识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有疏远的迹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3.12%的被试与父亲关系紧张,9.75%的被试与父亲关系一般,只有18.38%的被试认为自己与父亲相互之间非常了解。整体上看,大学生父子感情相对来说较为一般。

2.引发父子疏离感的事件

《大学生父子疏离事件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列举的33个事件中,引发父子疏离的最主要的10个事件中,有3个事件是在“父亲控制”维度下的,有3个事件是在“父对子角色期待”维度下的,有2个事件是在“家庭关系”维度下的(见表1)。这说明大学生对父亲控制的不满和对来自父亲的责备最容易引起父子感情疏离。

3.父子疏离的形式

大学生父子疏离较多的表现为言语疏离和情绪对立。从性别差异看,女生与父亲的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多于男生。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言语冲突也有一定下降,但情绪冲突发生的频率相对保持稳定。在父子冲突的主动性方面,大学生父子疏离通常是由大学生本人或者是大学生与父亲共同引发,但也有部分是由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引发。可以看出大学生成为父子疏离中较为主动的一方,这可能跟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有关。

4.父子疏离的后续直接影响

《大学生父子疏离的后续影响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列举的15个后续影响中,排在前5位的影响如下(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61.88%的大学生在与父亲沟通不顺畅,发生冲突之后,表示“保留各自意见,互相理解”,这虽无益于父子之间存在问题的真正解决,但也并非毫无意义;54.38%的大学生表示会“平静耐心地跟父亲谈判”,这或许能够促进父子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5%的大学生会“请求其他家庭成员支持自己”。由于有第三方的加入,对于父子关系的缓解将取决于第三方的作用方式;此外,另有41.88%的被试选择“与父亲冷战”和39.38%的被试选择“沉默以对”,有可能导致父子关系的进一步疏远。可见,以消极的方式应对父子之间矛盾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父子疏离有可能成为他们之间日后隐藏的问题。

二、影响父子疏离问题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及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影响父子疏离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父亲的权威

古人强调“君子不亲教子”,主张“易子而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父亲权威,严格父子间的等级关系。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父子间的等级是相当森严的。父亲的形象更多的是“严父”,而不是“慈父”[1]。这一点从古代文献中即可获知。如今,90后大学生的父辈多为60后,他们所处的时代、接受的教育与成长的轨迹决定了他们对于父亲权威的集体潜意识的认同。

在父亲权威这一集体潜意识得到认同的前提下,父子疏离现象普遍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调查表明,除了政治话题,子女在多数问题上与母亲讨论得更多。父子疏离常常由于父亲的权威意识,导致过多干预和控制而引发。由于父亲与子女在年龄、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可能导致两者在观念上的不同并引发冲突。

(二)家庭矛盾

在家庭中,夫妻间的矛盾、子女与父母间的矛盾总会存在,而且还有一些矛盾会危及家庭的存亡。父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一个子系统,很难避免不受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家庭中夫妻间的矛盾不论是否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对于子女的消极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这些矛盾和冲突会造成子女无形的压力,他们通常会将家庭不和谐的责任归因给家庭中的某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加之自己对父母之间矛盾的独特认知和理解,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的情绪导致疏离。此外,从父亲和母亲这两种社会角色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上,母亲温婉、和善、细腻、顾家这些特质更能够得到子女的认同,父亲强势、沉默的特质更容易成为与取得子女认同的阻碍。

(三)角色期待失望

在父子间,“天然关系固然存在,但不十分坚强”[2]。父子关系的情感纽带远不如母子牢固,这是由父亲的角色地位决定的。从婴幼儿时期,父亲对于子女来说接近是一个陌生人,父亲能吸引子女的,是他的神秘色彩和英雄性格,是他从外部世界带来的新奇和刺激。所以,子女对父亲的角色期待是神秘、新奇而又富有刺激的英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的认知能力逐渐完善,发现父亲并不是理想化的、万能的,童年时期对父亲形象的期待会经历一个挫折,导致对父亲角色的失望。再加上父子间天然的情感纽带并不十分牢固,所以在孩子对父亲的英雄角色地位之期待失落后,不可避免地导致父子疏远隔离,甚至对立抗拒。

反过来,父亲对子女的角色期待失望,亦会导致父子疏离。就目前社会上的角色分工而言,母亲是生活型的、平常的,通常她对子女没有过高的期待,只求平安;而父亲往往是事业型的,富于理想化的,他希望通过子女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或让子女从事自己梦寐以求而又根本无法实现的事业,或自己已经非常成功而想让子女将这种成功延续下去。总之,在某种程度上父亲会把子女当作自己实现不朽价值的载体,通向永恒的手段,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角色期待。但子女与父亲之间价值观的分歧,极有可能使父亲对子女的期望落空,在这种失望情绪的影响下,也很难避免父子之间的疏远隔离。

三、改善父子疏离关系的建议

如果父子疏离是非冲突性的、时间较短,尚不构成问题,对父子双方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但当父子疏离持续存在时,就不得不引起重视。结合调查统计分析,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父子疏离的干预和处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变父权至上的认知

“观念决定行为”,传统的父权至上的认知是导致父子疏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父子关系,必须从改变父亲的认知观念入手。即通过角色换位,修正父亲原有认知中的错误意识,形成“父子平等”的观念。

(二)加大父亲对子女生活的参与度

调查表明,父子关系的疏离还与父亲对于子女在成长中的参与度相关,而父亲权威对父亲这一角色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父亲的参与程度。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父亲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参与,不仅可加深父子间的相互了解,密切父子感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增进婚姻关系,并让父亲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促使父亲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此外,父亲对子女的日常生活事件的参与程度、参与水平,还依赖于妻子和亲属网络微系统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文化、亚文化环境等宏观系统的制约。因此,依据社会支持系统,加大父亲“权威”参与的日常生活化,推进父亲专业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婚前、育前、青春期教育,开展亲子假日游,让父亲真正参与到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是改善父子疏离的必要途径。

(三)运用优势视角化解家庭矛盾

实践证实,当家庭成员彼此间处于低亲密度、低表达性及高矛盾性的家庭环境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疏远,彼此很少向对方倾诉他们内在感受,出现矛盾和问题时更倾向于逃避问题或者直接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其他成员。因此,正视家庭现存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增进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对于改善父子疏离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专业社工的介入,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并分析目前家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各自应负的责任。接受家庭现存问题。避免对问题存在回避、逃避的心理,运用优势视角寻找家庭资源。

其次,根据不同的案主情况,建立适合他们的情感纽带,并为有问题的家庭提出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如:减少离异对子代的精神伤害,淡化离异对子代的影响;消除父母的暴力行为,防止家庭暴力引发子女的焦虑情绪;亲代应摆正自身对子代的态度,避免将子代作为实现自身理想的替代物等。

(四)及时有效的沟通

本研究调查显示,疏离感取决于父子的世界观是否一致以及相互沟通是否及时有效。就客观存在而言,父亲和子女、老年人和年轻人由于生活的时代、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生活态度、道德观念、思想认识以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代沟是父子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果父亲正视子女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那么有效的父子沟通能增进亲子间彼此的了解,减少误会,改善父子疏离关系。父子沟通技巧的养成,需要父亲与子女双方在家庭生活中不断的共同实践,创建良好的亲子氛围。父子关系疏离虽然有其自然性,但在更大程度上也能代表父子关系之间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父子双方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做好自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改善相互间的关系。大学生基本已经离开家住在学校,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每年大概只有一两个月,父子沟通的时间则更短。但可以利用假期,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及时进行心灵情感的交流。父子双方在沟通的同时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多听、多想,少批评、少指责,尝试接纳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加强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改善父子关系疏离的状况。

此外,父子双方还要注意调整心态,避免相互间过高的角色期待。

美国学者科尔曼夫妇认为父子关系的演进过程是:父子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其一,早期的父子关系――理想化;其二,成年时期的父子关系――疏远和矛盾情感;其三,孩子自己成为父母后――和解。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一般多发生在青年时期,并且这种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但是通过父子之间的相互体谅,家庭系统的有效支持,社会对父子关系的积极倡导,能够平稳尽快的度过父子疏离这一阶段,并防止父子疏离造成更大的父子之间的矛盾和隔阂。融洽的父子关系不仅能够促使子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会有助于父亲平稳渡过中年危机,使父亲能够以更好地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汪文学.中国古代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现象初探[J].孔子研究,2001(4):101.

[2]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48.

上一篇:浅谈未婚母亲的生存现状与援助策略 下一篇: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