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法”就业指导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09 03:39:20

基于“行动导向法”就业指导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摘 要:将在国外职业教育教学中获得巨大成功的“行动导向法”教学理念引入就业指导教学中,进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本土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其创新关键和技术核心。

关键词:行动导向 就业指导 创新 关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19-0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学进行不断探索,希望突破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取得更好效果。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行动导向教学借鉴“行动导向法”在国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将“行动导向法”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就业指导教学中,坚持教学做一体,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这种以实际行动为导向,以意识能力为本位的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必然成为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1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具体应用模式

“行动导向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本土化过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设计等几方面进行探索。

1.1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构建

人类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认识,经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中心,核心是将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就业指导是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1.2 教学情景的设计与构建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借鉴行动导向法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就业指导课程自身特点,针对当今社会和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指导模块中各个时期对学生就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不同的侧重,设计适合就业指导各模块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和生活世界紧密相关,最大限度将“教、学、做”统一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1.3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构建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采取模块式教学,所有模块均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态度、知识和能力这一几大主题教学,但每一模块又有各自不同的重点。如教学第一模块重点针对职业态度,唤起学生对职业的渴求,接下来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掌握必备职业知识。但是这几大模块并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1.4 考核方式的设计与构建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中心,既有对结果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表现和知识运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2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为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效果,本文经过调研发现一些问题。

2.1 学生自我评价与外界反映不一的问题

随机抽取90名在校生、10家招聘企业进行求职技能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求职技能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擅长求职过程的各个环节,只有1%不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技能糟糕。其中学生认为自己最擅长的环节为面试,其次为制作简历。但根据收到学生简历的情况看,仅制作简历这一环节,求职单位给出的非常擅长和比较擅长的比例分别为5%和40%,比学生自我评价分别低出5%和24%。

2.2 学生实践需求和实践表现不统一的问题

47%的学生自认为求职就业中最欠缺的是相关工作或实践经历;62%的学生希望深入企业实习实践,体验就业;92.5%的学生提出希望小班上课,增加个人求职过程中的面试指导和训练,增加一对一的个体辅导。有相当部分学生希望有机会能和有丰富面试经验的师兄师姐或职场人士面对面。但几乎所有就业指导人员认为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发掘和包装自己的在校实践经历,就业相关讲座和实践活动参与率、有效性极低,大多数求职问题都是共性的问题,非一对一也能指导。

3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关键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中行动是主体,是结果,又是方向。但行动不是简单的任务、分数和表面的氛围。针对当前条件下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观念,激活价值观

教学中常有的误区是教师总是关注“我们现在”觉得什么有用,而不是“他们现在”觉得什么有用;总是关注“我们能讲什么”,而不是“他们要学什么”;总是关注“我们已经讲出来”多少,而不是“他们学进去”多少;总是觉得他们“应该这样”练习,而不是他们“可以怎样”练习。因此往往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讲,却换来学生满不在乎地听,收效甚微。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本质上要求教学展现出来的是科学与艺术。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要不断地激活学生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有足够的认识与感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为什么要学,转而思考从哪里去学以及掌握怎样去学。要让学生意识到你讲的就是他想要的,从而产生强烈的行动内驱力,自觉地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继而外化为行动表现,进而又把行动领域的技能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领域的理论学习目标。

3.2 管理兴趣,促进行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初期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兴趣的真正内涵。大多只是发展了学生的直接感官兴趣,这种兴趣更多的是靠学生的本能,靠的是某种新异的感官刺激,教师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就能激发。脱离感官轰炸,察觉学生的自觉兴趣,评估并提升兴趣,为兴趣找到价值兑换的平台,兑换价值,反过来强化职业兴趣,有意识地管理和创造兴趣,并且促进行动,才是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真正的核心与关键。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就业指导教学中要求教师给与的知识不要一次性不能太多,练习也需难易适中,留出犯错的余地。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内化迁移与整合,并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从而发现自己的才干,证实自己的技能,反过来学习所需的知识,做到有知有能,不断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其发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2] 邵长荣.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法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6):100-101.

[3] 黄兢,陈曦.行动导向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23):150-151.

上一篇:高校行政人员的精神激励实现途径探析 下一篇:我国对话教学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