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镂空夔龙纹镜

时间:2022-10-09 01:47:13

在种类繁多、铸造精美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其独特的形制、瑰丽的纹饰、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成为战国镜中之翘楚。所谓复合镜,是指镜面和镜背经分别铸造后合成。而所谓镂空是指镜背上的纹饰是镂空的,是战国复合镜的镜背形式之一。

何堂坤先生在《中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中说:复合镜的嵌合技术十分高超,先铸镜背,后铸镜面,待金属冷凝后,与镜面部分连在一起的镜缘同样产生一个紧箍力,从而加强了两部分金属的嵌合。

本文介绍的自藏铜镜为方形,夹层,小环钮,边长9厘米,厚为0.4厘米,重量近300克(图1、图2)。镜面和镜背分铸后嵌合为一体,镜面为仅厚0.15-0.2厘米的青铜平板,边长为8.5厘米的镜面嵌合在边框内,镜背由镂空且对称的夔龙纹组成。在上下两边中部与夔龙纹连接的是两片宝珠式叶纹,在左右两边中部有凸字形纹,二叶及二凸字形纹以镜钮为中心两相对称,均匀地将镜背分为4个区域,每区配一夔龙纹。四夔龙上下V左右对称排列,夔龙头托小钮,嘴向外张,长颈,身躯作S形,尾部伸向四隅而上卷,下肢踏在镜缘上。・背有S形翼,翼端上翘。四夔身饰鳞纹和平行线纹,纹饰整齐细致。边缘有一周正反排列的三角形纹。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构图匀称。因为是镂雕,故立体感强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镜刚收藏的时候,被厚重的锈包裹着(图3、4)。锈体为红斑绿锈,硬结并粘连有丝织物。为还原此镜的本来面目,特请国内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除锈,除锈后对镜体表面作了类似熟坑镜的处理,并对镜面断裂处进行了精心修复,才使得我们看到了如此精美的纹饰。

在《上博藏镜》一书中,国内专家学者对类似的战国镂空复合镜的时代特色、铸造特点、成型工艺及材料等相关方面有诸多学术论述。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在所见战国镂空复合镜中,专家曾经做过很多实验,发现镜背和镜面的表层含锡量相差无几,但铅的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别,镜面含铅量低,镜背含铅量高,或许是因为镜背纤细的纹饰需要更流畅的铜液浇注方能达到效果。此镜除锈后镜面和镜背呈现出不同的包浆颜色,镜面更加光亮,呈黑漆古状,而镜背则呈现出战国镜特有的灰色,与上述专家的实验结果相互印证。目前所知类似的铜镜存世量很少,仅国内少数几家博物馆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有所收藏。而与此镜完全相同的铜镜,只有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藏有一面(传为洛阳金村出土)。

这种战国镂空复合镜工艺复杂、铸造精美、构图瑰丽,代表着战国铜镜铸造的最高水平,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备受藏家追捧。目前铜镜收藏市场上有许多战国镂空镜赝品,大多取馆藏品为蓝本,镜面一般选用年代相近的真品战国或汉镜材质,镂空的镜背则完全为新铸,人工锈松散不入骨,易于剔除。这样的真伪组合,在市场上颇具杀伤力。

辨别此类铜镜,有经验的藏家首先从整体的风格、神韵人手,上手观察其纹饰及材质构成。其次辨识其铸造工艺。战国时期的铜镜采用陶范法铸造,镜背镂空纹饰部分有铸造的范线,同时存在起模倒斜度结构(指夔龙纹饰的侧面具有小角度倒斜现象,是修整外陶范时形成的),这些都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责编 一粟

上一篇:南阳宋墓青白瓷酒具 下一篇:十八罗汉歌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