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博览会,藏界过年

时间:2022-08-31 05:47:50

北京文物博览会,藏界过年

“我感到很幸福。”这是香港著名藏家、永宝斋主人翟健民在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上的感受。

本次北京文物博览会,翟健民为主会场展览提供了3件展品,均为藏界瞩目的顶尖之物,如其中一对清乾隆桃红地粉彩包袱纹四系盖罐在现场不断引来参观者的惊艳之声。而主办方为这些征集到的文物艺术品提供了位于北京CBD核心地段――光华路五号的国际会展中心两层展厅。“能够拿出这么大的展览面积来展陈文物艺术品,很令人感动。”主办方的诚意与手笔,成为翟健民幸福感觉的第一个来源。

民间藏家、文博机构、各大拍卖行等,构成了本届文博会的主体,除展陈而外,位于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分会场则开辟了文物艺术博览会,供藏家交流、交易。在博览会上,熟悉的老朋友有了见面寒暄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则是文物精品的交流。”一般的展会我不会参加,但是这样的展会我一定来,当然有看上的东西。”能够不虚此行,这成为翟健民幸福感受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点幸福则源于对未来的预期。按照本次北京文物博览会的发展方向,翟健民认为,已经初步完成了与藏家的对接,也达到了服务藏家的目的,未来将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北京来说,非常值得期待。

北京突围

由于仓促等原因,此前在2007年岁末举行的首届北京・中国艺术品国际文物博览会,除了汇聚在一起的圆明园兽首文物等场景外,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并不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在思路上与首届可谓一脉相承。

首届文博会期间,各路藏家纷纷表示,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迁移也随之出现。从伦敦到纽约,再由纽约到中国香港,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一轨迹的下一个停留位置,将是中国版图上的北京。

问题是,北京将用什么方式接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举办北京文物博览会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在中国内地,国际性的全球顶级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几乎就是空白。那么,一个什么样的文物博览会才能完成国际化目标,才能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以承办主体,也就是北京市文物局对文物艺术品当前结构与现状的深刻理解,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收藏。

首届文物博览会的主题被确定为“盛世收藏,和谐共享”――以收藏为核心纽带,穿缀相关各种文物艺术品活动。这一开放而准确的定位,吸引了100多件堪称顶级水平的珍贵中国文物参展。众多国际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文物商、拍卖公司云集北京,探讨文物艺术品的现状与未来。

第二届北京文物博览会依然延续了收藏的核心思路,将主题确定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与首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北京的概念得以强化,这一点,恰恰是文物艺术品各方对于北京方面所最为期待的。

官方的取向,激活了全球文物艺术品领域关注中国的目光。从2007年起,一幅新的蓝图就出现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各方的头脑当中,虽然这一幅蓝图的景象对于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然而,从过程来看,首届文物博览会更像是一次浅层次的试水,比如说,限制了入场观众――每日售票被限定在300张,票价为每张200元,这一票务方案将更多的人拒之门外。主办方为此提供了两个解释:第一,展览为高端活动,设置一定的门槛是有必要的;第二,展览场地的接待能力有限,从安全等各方考虑,限制人数也是无奈之举。

主办方的方案,确实保证了安全与高端的格调,但是,北京文物博览会因此变得像一个关起门来的圈子游戏,与扩张北京的文化影响力不太合拍。

有藏家当时就指出,仅仅是小范围的展览,研讨,而不是更充分的商业化,难以实现主办方的目的。更有人在私下谈论时认为,作为政府机构举办的博览会,你很难要求它既有光鲜亮丽的表面,又能照顾到民间藏家与收藏市场的实际。

现在看起来,这些说法显然低估了政府的决心,尤其对于北京来说,有些事情政府部门的整合能力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企及的。

两年多之后,北京重装上阵,勇敢地选择了突围。

“实际影响超过世博会”

尽管常年来往于内地与台湾之间,也是北京各种文物艺术品活动的常客,但是,台湾著名藏家徐政夫仍然对本届文博会的组织工作表现出来了惊讶:“本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展出的安排,无论是从接机,还是到住宿等细节,包括展品布展,取件,都安排得细致有序,甚至让我们感觉到有些过分周到了,这充分体现出了组织者的水平。”

多年以来,始终有一种声音认为,内地文物艺术品能不能完成国际级的高端博览会,有没有好的文物艺术品展出、交流,基本是一个伪命题――中国可能缺少震撼人心的文物艺术品吗?真正形成制约的,应该是另外一件东西,那就是专业的组织服务工作。没有软环境的支撑,高端文物艺术品博览会不可能落地生根。

徐政夫的赞许,代表了藏家对2010年北京文物博览会在组织工作上的认可,藏家由此获得的信心甚至比看到高端文物艺术品本身更加立竿见影。

北京文物博览会的组织能力,不仅体现在细节上,也体现在整个框架上。

本届北京文物博览会,得到了国内一流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支持,内地线大拍公司云集,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等也参与其中,参展作品之丰富,更是涵盖了古器物、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中国写实画派与写实绘画,当代油画等五大类,总计500件珍品。展品等级高,数量大,范围宽阔,充分体现了北京建设文物艺术品之都的胸怀。你很难想象,离开北京,可以在中国另外的城市看到上述场面。

本届博览会参展展品,有的来自民间藏家,有的由拍卖公司提供,有的来自博物馆,有的则是文物商店精品。尽管北京文物博览会主会场展览的票价为120元,并不算便宜,但这些精品,依然每天吸引着千余观众前来参观品鉴,很多收藏爱好者更是慕名而至。

主会场之外,国贸分会场由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承办,在面积为5500平米的分会场共设有展区53个,北京市文物公司,扬州文物商店,上海兰馨文物商店厦门文物商店等多家文物商店参与,北京华辰、北京荣宝、北京永乐,北京长风等多家拍卖企业也携重器到场展示。港台及海外一些公司携众多回流文物参展。内地而外,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参展商共20余家,占了参展商总数的40%。

北京市政府部门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北京文物博览会是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中的一部分,也是重点板块。从10月开始,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北京拍卖季”。

“北京拍卖季”从2007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按照有关统计,参加北京拍卖季的拍卖企业,由2007年的15家上升到2010年的83家,与2009年相比则增加了38.3%,计划举办文物艺术品和资产两大板块的拍卖会共280场次,比2009年增加了1.2倍。北京文物博览会不仅具有为“拍卖季”预热的功能,同时各种文物业态的汇集对于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格局 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说“本届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将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里程碑。”

在同藏家沟通时,大家对于政府部门的类似表态并无异议,甚至有人表示,“举办北京文物博览会可能算得上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部门最英明的决策之一。”有人则将北京文物博览会与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相比较,并认为:“尽管从参观人数上以及社会影响面上,北京文物博览会目前和世博会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就其实际影响与未来发展对北京乃至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北京文物博览会应超过世博会。”

藏界过年

事情因此变得简单了――

一位藏家面对记者时表示:“有了北京这样水平的博览会,我一年到头可以去的地方就缩减为两个,一个是香港,另一个就是北京。”

与宏观的规划布局相比,藏家习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分析问题。

实际上,北京文物博览会所见证的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另外一个变化,那就是,随着藏家的收藏途径调整,文物艺术品的日常交易重心,正在由潘家园为代表的传统地摊儿方式让位于古玩城方式。原因很简单,哪里“有东西”,哪里就有吸引力。对于文物艺术品博览会而言,哪里“有东西”,乃至于哪里“有好东西”,也是构成博览会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因此,能够集结在北京文物博览会的舞台上,接受业内行家、藏家甚至资金的检阅,让参与的各方表现出了相当的积极性。

在博览会现场,“哗哗”作响的胶带纸包装声不绝于耳,听得这样的声音,也就不难想见交易如何活跃――回流文物,民国瓷器、古董杂项等,都进行得有声有色。

“这些大量走货的交易虽然不是很有档次的文物艺术品,但是东西集中,开门儿,价格适中,有升值空间,很受收藏者欢迎。”一位北京藏家如是说。

也许是为了验证藏家说法,记者看到,北京市文物公司柜台交易十分活跃,摆上柜台的一件件老玉器被藏家不断挑走。看到流水一般的出货,有观者不禁赞叹生意好,试着和销售人员探讨原因,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回答“可能觉着便宜呗!”

对于内地的博览会来说,满眼见到的都是大量货真价实的“开门儿”东西,这一景象已经相当难得。

前面述及的那位北京藏家,显然对于进入博览会交易的文物艺术品的水平相当满意:“看得出来,参与本届博览会的商家,都用心了,也下功夫了,东西普遍不错。”

与这位藏家的看法相映衬,现场听到最多的就是脱口而出的两个字――“精品”,而精品交易也是北京文物博览会可以成为高端博览会的关键。也是由于精品的存在,行家才有了强烈的介入兴趣,行业内的交流也自然使得文物艺术品交易变得更有深度。

“东西非常好。”徐政夫几天来在展会上不断地会见各方的朋友,同时也对博览会上出现的各种文物艺术品兴致醇浓。他告诉记者,他确实看中了一件很令自己心仪的东西,所要做的就是继续与买家接触,协商价格。

按照主办方提供的数字,国贸分会场在4天的展览销售过程中,参观流量突破万人,成交额则突破了2亿元的纪录。

对于北京文物博览会的未来,藏家们在几天的实践当中已经树立了信心。而翟健民则认为,北京文物博览会的下一步提高将是进一步吸收海外高端艺术品进入,实现全球视野的多元化格局。

相对而言,内地藏家更加强调自己的感受。一位来自山东的藏家对记者表示,北京文物博览会目前的格局,给人的感觉有一点像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你在春晚上可以看到最熟悉的明星面孔,也会欣赏到最精彩的节目,北京文物博览会对于藏家,也是如此。

藏家有年可过,算不算一种幸福呢?

上一篇:玉材的价值判断 下一篇:清代广东学政翁心存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