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情感访谈节目的隐患

时间:2022-10-09 12:39:47

透视情感访谈节目的隐患

目前,情感访谈节目正异常红火地出现在各地电视台的荧屏之上。和传统的情感访谈节目不同的是,时下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在名人无隐私的传媒环境中,观众早已对曝光了无数次的名人隐私和情感产生了腻烦心理,这时。媒体适时地抛出了普通人的隐私话题,无疑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错综复杂的男女情感关系如何解决、矛盾重重的婆媳如何相处,巨额遗产如何导致亲人反目为仇,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貌似真实而离奇的故事引发收视热潮。

从《心灵花园》,《大话爱情》到《为她而战》、《第十二夜》,再到《真情》,《人间》,情感访谈类电视节目可谓遍地开花。这些节目大多以现场访谈的形式出现,在主持人的耐心引导之下,当事人娓娓讲述自己的生活麻烦、情感问题、心理矛盾,再由一些心理学专家或者“群众观察员”就此发表各自的看法,帮助当事人“出谋划策”。短片、当事人的讲述和主持人的巧妙引导使节目充满了张力和悬念。然而笔者在收看了数个情感访谈节目之后。发现此类节目高收视率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令观众对情感访谈节目产生质疑的是其真实性。情感访谈节目虽然没有宣称它是真实的,但因其制作方式观众自然而然地相信当事人和故事都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所以容易打动观众,观众感受着当事人的喜怒哀乐,沉浸于他们的悲欢离台。但是,越来越离奇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以及熟悉的面孔打破了节目的真实性。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期节目:两个女人非常要好,她们不仅是共事几年的同事而且是室友,其中一个女人快结婚了。然而有一天准新娘发现自己的未婚丈夫竟然和室友联手骗了自己5万块钱。原来室友是未婚夫的大学女友,两人曾经也论及婚嫁,但因为毕业工作问题男的把女友抛弃了,当时承诺补偿她5万元,只是此承诺一直未兑现。女友再次和前男友相遇时他已经是自己室友的未婚夫,她不甘心,于是威胁前男友要么和她复合要么给她钱,男人害怕此事被未婚妻知道,于是默许了前女友诈骗了自己未婚妻的钱。最后真相大白,未婚妻因为欺骗而伤心欲绝,男人苦苦哀求,甚至跪地恳求原谅。整个故事充满悬念和冲突,此类纠葛不清的情感故事笔者曾在几个情感节目中看过不同版本,故事主人公和情节有所不同,但故事的核心没有变化,不外乎一女二男或一男二女,故事都离奇得可以写成小说或编成影视剧。而又有观众看到同一当事人竟然出现在不同的情感访谈节目中,身份和讲述的故事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情感访谈节目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为了获得收视率而策划和导演。只是当它失去真实性时,情感访谈节目还有什么优势?它和电视剧、电影的故事有何区别?

其实,情感访谈节目讲述的故事之所以这么离奇,不管真实还是策划,都是因为收视率的缘故。每个人都有窥视的欲望,不仅喜欢窥探他人隐私,而且喜欢耸人听闻的事情,而对平淡无奇的故事则毫无兴趣。世界报业大王赫斯特以“黄色新闻大师”著称,他旗下的报纸为了抢占市场,大量刊登低俗的刺激性新闻,连篇累牍地炒作犯罪,丑闻和性等问题。一百年过去了,今天,电视台依然在使用赫斯特的传媒手段,情感访谈节目在取材普通人的情感和心路历程时,更多的是向观众展现人类阴暗丑陋的心理和畸形的情感。、、背叛、亲人反目等故事在情感访谈节目中大行其道。笔者曾在某电视台的一档情感访谈节目《xx你就说》看过这样一期节目:一对40岁左右的男女各有家室,10年前相遇同居,期间偶回各自的家。女的有个19岁的侄女被这个男的并怀孕,在男子的哄骗下答应和他结婚。女的肯定不甘心,于是,为讨说法将隐私搬上电视屏幕。这个故事涉及重婚,,未婚生育的非法领域,但是节目组视而不见,把犯当成座上嘉宾,任由他在演播室大谈荒谬言论“我早就喜欢上了侄女,所以忍不住才了她”。试问,该节目组置法律于何地?有时节目演播室竟成为当事人对骂的舞台。当事人由于矛盾过深,在演播室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言辞激烈,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词语。而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无作为,既不进行劝解也不进行话题引导,画面大多使用中近景和特写,放大当事人激动之下的面部表情。电视台的这种做法类似于把菜市场小贩们的争吵一次次播放给观众看。不可否认,社会中的确存在这些事情,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反应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展现人类真善美的情感,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的观念。如果媒体为收视率一味曝光丑闻和人类情感的阴暗面,那么观众尤其是鉴别力不强的青少年容易受其误导和侵蚀。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在谈及情感访谈节目现状时就特别强调,大众媒体有责任去挖掘具有普遍社会性的人物和事件,其出发点应当是社会责任,而非“自利”目的。他指出,对于情感访谈类节目,应该真正关注大众,服务大众,为大众心理健康作贡献。因此,媒体在选择话题时要着眼于大众,不要刻意关注一些耸人听闻的问题,不要一味迎合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不要塑造一个看似畸形的社会。否则,此类节目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积极意义。

城市品牌与地方媒体

谢迪君

近些年来,城市运动在我国各地都进行得有声有色,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一带,城市与城市之间基本连成了一片。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大多数都采取了招商引资和制作投放城市宣传片等公关、广告类推广方式。

目前,对于城市品牌的研究,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城市品牌的定位,地方媒体的作用是被传播者甚至是媒体本身都忽视掉的。但这一点,我认为恰恰是非常值得来研究的。

地方媒体虽然不是传播城市品牌形象的唯一手段,但其普遍性和持久性特征使其最有资格成为城市品牌的首要传播者。那么,如何在城市品牌的塑造和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发挥地方媒体的最大作用呢?

地方媒体首先要树立塑造本地城市品牌的意识

地方媒体其实也是一个城市对外界展现自己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塑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地方媒体即使不刻意参与到城市品牌塑造的具体活动中来,其本身的品质和水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城市形象。现在许多城市的地方媒体甚至一点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盲目地以创建经济效益为媒体目标,并没有以塑造营销本地城市品牌为己任,而是把它视为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如果地方媒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预见到与城市品牌之间双赢的局面,能把塑造营销城市品牌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地方媒体的自我认同感和经济效益,而且使得政府的城市品牌塑造运动赢在起跑线上,

地方媒体要当好“第二”组织者和宣传者

地方媒体组织城市特色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自己制造新闻,自己报道”的自娱自乐,而是有着其深远意义的。地

方媒体成功地举办城市特色活动不但能提升地方媒体的知名度和媒体形象,还能吸引地方媒体以外的媒体的注意力,对其进行报道,从而突破地方媒体覆盖面狭小、影响力较弱的局限。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以此作为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依托。

首先,城市的特色活动本身在塑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城市特色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正在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主办地自然及人文资源独特的魅力,迅速提高其国内外知名度,起到繁荣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城市都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鄂尔多斯羊绒节、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岛啤酒节等。举办城市将文化艺术节与商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了地方特色文化,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投资和对外贸易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活动都是政府组织举办的,那么地方媒体就应该是除政府以外最有义务进行组织城市特色活动的主体了。当然,地方媒体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自然无法与地方政府相提并论,但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媒介资源,在其能力范围内组织举办一些城市特色活动。

地方媒体通过举办城市特色活动,能够吸引地方外的媒体,甚至是全国性的媒体,这样就突破了地方媒体固有的技术和地域限制,将城市的品牌有效地辐射到别的城市甚至是全国范围。当然了,这就要求城市特色活动要有一定品质和内涵,这样才能吸引外界媒体的注意力,这对地方媒体的实力和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地方媒体可以多种方式做城市品牌的塑造和营销

近年来,苏州广电制作的《苏园六纪》、《苏州水》、《水天堂》等连获部级奖项,被誉为中国电视新崛起的“苏州现象。。这几部优秀的纪录片聚集了苏州最优秀的电视人,尽显出了江南儒雅风流的气质和古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自从播出后,取得了一致的好评,并获得了很多荣誉。这对苏州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地方媒体要加强与其他城市媒体的交流与合作

地方媒体有着地域和技术的限制,覆盖面不是很广,在全国影响力也比较弱。但地方媒体如果和别的城市的媒体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话。不但能克服这些限制和缺陷,扩大地方媒体的影响力,还能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地方媒体的品质和能力,打破地方媒体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能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的来说,地方媒体和城市品牌之间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城市品牌的带动,地方媒体也就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更无法提升自己。同样的。如果地方媒体投有城市品牌意识,不把打造推广城市品牌看作是自己的重要任务,那么城市品牌的打造和推广运动必然会事倍功半。

上一篇:依托优势 打造亮点 下一篇:农民为何不爱看对农节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