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语境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09 11:40:40

浅谈初中语文语境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又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读”仍是语文学习的主旋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我且用一个新概念来说,应该是一个语境段为好,所谓语境段,指的是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整体的语言群体,一般来说意思要完整。讲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语文的讲述应该用一个语境段来衡量,这也是没有定论的,因为,你可以把它定义在一篇文章范围内,可以把它定义在几个段之内,也可以把它定义在一句话之内,不管怎样说,要在一个范围内来说,在这个被定义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讨论语言的语境了,这里不讨论语境的其他东西,只讨论语言自身的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任何言语行为都以一定语境为条件,依赖于语境知识,任何言语要素的价值也都以出现在它前后的其他要素为条件。通常,语境是从语言生成的角度来说的,但是,要真正理解别人的意思,也必须考虑语境因素。因为言语交际是一个说、听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所以,语境对语言生成、语言理解都有制约作用。

下面我且谈谈自己的一点语境阅读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语境,探究内涵

入选教科书的文章,一般为文质兼美的作品,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有其所要体现的价值取向,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的内容,进入文中的情境。例如教学杜甫的《望岳》,此诗题为“望岳”,而在诗中却无一“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于是,我在教学生阅读之前就粉笔一挥,在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座山,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诗人“望”泰山所处的位置,于是杜甫登山路线图就呈现出来了。再指导学生以高昂的语气、豪迈的胸襟“望岳”诵诗,学生朗读得尤为投入。

二、媒体教学,服务语境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境并非只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及其他相关语文资源组成的。当我们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当我们在教学中依靠静态的文本材料已无法被学生所接受时,就应借助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创造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环境。如《大道之行也》一文,语句艰涩,语义婉转,初二的学生即使知道了每个字的释义也很难串联成完整的文义,更别说背了。我左思右想,想到了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一段小燕子对该文的解释,是紫薇针对小燕子肚子里墨水少而特意设计的,虽不够学术,却未偏离原意。于是我想到了媒体教学,在课上播放了这段“小燕子释大道”,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高了。最后竟边看视频边把课文背下来了。

三、师生互动,语境生成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在课堂精选的话题中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角色就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新课标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并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在教学呼唤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重视语境的创设无疑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剂良方。前两天教授《石壕吏》,课文旨在反映战乱现实,同情苦难人民,但文中大部分是老妇人的说辞,没有酷吏的语言。学生不理解酷吏之酷,对老妇之苦的理解也就没那么深刻。课前我就透露要演话剧,到了课上,首演我扮酷吏,一个学生扮作者说旁白,一个学生扮老妇人。我唱作俱佳,愣是演活了一个蛮横的酷吏,立刻就有学生对我咬牙切齿了。二轮演出全由学生演,那位酷吏比我还“酷”,也就越发显得老妇人可怜。并且在这欢乐的几轮演出中,学生完全将课文掌握了。

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朗读训练时,尽量带领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真正能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之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上一篇:“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