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同伴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11:31:10

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同伴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近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实施同伴引领的理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从精心搭配同伴到通过课堂及前后的预复习环节有效推进同伴引领,实践表明,同伴引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攻克。

【关键词】英语教学;同伴引领;实践与思考

“同伴引领”源于“同伴教育”。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近年来,我们将这种方法移植到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同伴引领,在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引领,共同发展,以更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精心搭配同伴

我们指的课堂教学中的同伴主要是学生的同桌或小组内的同伴,一般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由老师来帮助学生选择搭配。同桌,往往是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一个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一对。其优点可随时进行,便于操作,有利于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地进行。

小组同伴的构建,教师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成绩、交际能力、性别、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个班级可以分成6-8个组,而小组之间基本上是均衡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互相引领,组间互相竞争(当然也可以互相引领),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引领中不断进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更有自信。

实践证明,合理的学习小组构建、同伴选择,可以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形成同伴间的优势互补。而且,学生间靠得越近,就越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越能达到引领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同伴引领的前提一要找到同伴,二是要进行引领。实践中,同伴的引领作用实际上就是同桌、学习小组通过积极的帮助,从而促进同伴间的共同发展。这种作用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是可以发挥的,前提是需要教师精心指导以及让学生养成习惯。

1.预习环节的同伴引领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如八下第一单元有70多个生词。如果把这些单词及句型全部放在一堂课上教学,学生根本无法一下子既记准单词读音,又读好一些长句、难句,硬塞下去的效果无疑是很差的,而且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必须要布置预习。在实践中,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要求会读新词、读通句子、了解大意。事实表明,让学生开展预习工作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也能让学生之间多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上的同伴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学习,如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同伴交流的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的理解理清思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同伴。但是本文主要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间的同伴引领。

我们教研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学生中的同伴引领:一是角色表演,二是信息处理,三是语义重建。

3.课后环节的同伴引领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新词、新句,课后及时复习操练是必须的。由于教学时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妙处,我建议学生课后也要合作复习,进一步发挥同伴引领的作用。如复习对话,三四人一组为佳,主要是分角色读对话,但要确定听众,便于改正读得不好或读错的地方,每小组中必有基础差的学生,这时就是他听、模仿对话的好机会,也是好学生发挥引领作用的好机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可以显现出来,对同伴起到引领作用,而且还能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寓德育于初中英语学科教育之中。

三、同伴引领引发的几点思考

同伴引领,经过我们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表明:同伴引领指导得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同时,同伴引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要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里广泛地实施还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阻力,出现不少问题。如: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同伴的潜能

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每个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高低,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比较好的同学的引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气氛很热烈,但由于课时紧,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充分挖掘小组成员的潜能。

2.同伴成员角色的落实往往不尽到位

理念上,应该经常轮换小组角色,因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有可能对同伴起到引领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发言者,而成绩差的同学成了忠实的听众。而在选择同伴时,学生的自可能不太大,这种引领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效果也是令人不太满意的。

3.同伴引领的评价往往忽视个体

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同伴引领进行评价时,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如进行一些小组间的评比、竞赛之类),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有时,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等等。

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今后的实践中,群策群力,共同攻克,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英语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