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的初步研究

时间:2022-10-09 11:12:04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的初步研究

摘 要:随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一体化教师成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建设的关键。本文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为例,初步探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资格标准,并从一体化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对初、中、高三个级别的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 资格标准 职业能力

课 题:2012年度江苏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近年来,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技工院校积极开展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提升技工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但国家至今未出台一体化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也无专门的待遇规定。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一体化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对一体化教师资格与评聘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研究背景

1.一体化教师概念提出的背景

一体化教师与技工教育的发展是同步的。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技工院校长期实行理论教学加实训的教学模式,相应地教师也分为从事专业理论教学的理论课教师和从事实习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且在职称方面各成系列。20世纪80年代末、90代初期,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了理论课与实习课的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将部分专业课与实习课以课题的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课程,安排有较扎实理论功底的实习指导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这样就产生了一体化教师。

1989年劳动部制定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技工学校要在加强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一支既能指导技术操作又能讲授专业(工艺)理论,专业技术课与生产实习课一体化的新型师资队伍。随后提出了建立一体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并对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2.一体化教师概念的界定

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具体标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接受过系统教育理论的培养和培训。重点是指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由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等承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标准及培养方案研究》的初步研究成果指出,一体化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组合体,是技术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组合体,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企业实践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工作。

技工院校在推进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理想的技工院校教师也应由“双”整合融通为“一”。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师应是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经历、经验及代表其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能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整合在一起,能够胜任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术、实际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教师。其核心内涵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集知识的传播者与实践技能的示范者于一体,不断引导学生成人、成长和成才的复合型教师。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

近年来技工院校积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各学校都制定了一体化教师的建设目标,但还缺乏一体化教师资格评聘的标准,笔者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基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进行了探讨。一体化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在具备教师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将一体化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具体标准如下:

1.初级一体化教师资格条件

(1)基本条件。①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初级职称三年以上,或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教学工作二年以上;②取得与专业相一致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从事实习教学一年以上;③每两年下企业实践2个月以上,掌握与本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职业岗位完整的工作过程与生产工艺;④承担班主任工作两年以上。

(2)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任职要具备以下条件:①系统担任过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80课时,学生考试优秀率20%以上,任教课程合格率95%以上;②担任本专业实习教学(中级工)一个周期以上,每学年教学工作量320小时以上,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98%。

(3)工作业绩、教研成果要求。任职教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①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承担具体研究工作,课题通过评审验收,或参与部、省、院教学改革试点、课题研究、科技项目,承担相关工作;②在系部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以上,或在学院举办的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③开设系级公开课1次以上;④班主任工作合格。

2.中级一体化教师资格条件

(1)基本条件。①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对口,中级以上职称,担任理实一体化教学2年以上;②具备与专业相一致的技师职业资格(专业理论教师取得与专业相一致的高级工职业资格),或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③下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3个月,掌握与本专业对应的相关职业岗位完整的工作过程与生产工艺。

(2)教育教学能力要求。①系统担任过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80学时,近两年来教学质量考核二等以上;②担任本专业实习教学(高级工)一个周期以上,每学年教学工作量320小时以上,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90%以上;③开展青蓝结对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取得实效;④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并被学院表彰为优秀班主任。

(3)工作业绩、教研成果要求。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项:①参加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学研工作;②至少开设系级或院级一体化教学公开课一次以上;③参加部省一体化师资培训或其他师资培训工作,承担编写教学文件或授课任务;④参加校企合作中设备改造、产学结合、教材编写等,并取得物化成果;或将下企业实践的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应用于课堂教学,经院级专家组评审确认;⑤院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

3.高级一体化教师资格条件

(1)基本条件。①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对口,副高以上职称,担任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间3年以上;②具备与专业相一致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③下企业实践累计3个月以上,或具有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参加与本专业对应的相关职业岗位完整的工作过程与生产工艺,或直接承担企业生产与研发任务。

(2)教育教学能力要求。①系统担任过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年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80学时,近3年教学质量考核二等以上100%;②担任本专业实习教学(高级工)一个周期以上,每学年教学工作量320小时以上,技师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80%以上;③开展青蓝结对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或指导初级一体化教师取得明显成效;④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并被学院表彰为优秀班主任。

(3)工作业绩、教研成果要求。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项:①主持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学研工作,课题或科技项目院以上相关部门立项,并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②参加专业建设调研,实施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与教学项目的转换,编写一门以上课程标准,主持编写校本教材或学生工作页,并已经实施;③参加部、省一体化师资培训或其他师资培训工作,主持编写教学文件且授课;④主持校企合作中设备改造、产学结合、教材编写等,并取得物化成果,或将下企业实践的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应用于课堂教学,经院级专家组评审确认;⑤指导教师或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或教学竞赛中获得市级第一名、省级前三名、国家级前六名。

三、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评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基于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下面主要就一体化教师的基本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和工作业绩、教研成果要求三个方面,对初、中、高三个级别的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进行分析。

1.基本条件

一体化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为主,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要制定工作的实施计划,通过思考建构知识、实施操作运行、小组讨论交流等,最终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熟练地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能独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还能有效地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管理相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在基本条件中提出对一体化教师的学历、职业资格、企业实践、班级管理的规定,旨在要求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即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学实施能力,以更好地胜任一体化教学工作。

2.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一体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管理者,更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完成工作任务。本资格标准通过可量化的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促使一体化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力求不断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

3.工作业绩、教研成果要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外,一体化教师必须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与专业需求,能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产学研工作。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本资格标准对初、中、高三个级别的一体化教师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旨在要求一体化教师注重专业建设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一体化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工院校要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就必须拥有一流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在对一体化教师资格标准研究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引导一体化教师,不断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评价能力,主动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积极参加企业岗位实践,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刘韵琴,文红.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及资格认证标准研究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

[2]何应林.一体化双师型[N].中国教育报,2008-5-15.

上一篇:日企订单班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单片机课程中高级技工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