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惩罚的艺术

时间:2022-10-09 11:11:05

浅谈教育惩罚的艺术

时下中小学教育界存在一种不好的偏向,就是“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惩罚教育”则成了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实际上,“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教育方式,不能厚此薄彼。就好像一棵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既离不开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枝剪叶。因此,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是一种虚伪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需要惩罚,只是惩罚要讲究艺术。

教育惩罚,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学生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只有为自己的愧疚承担了责任,才能得到心理的平衡。由此可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合理适当的教育“惩罚”,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敢于负责、高度自律的品质,从而引导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地成长。因此惩罚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维度,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但在教育现实中,很多老师不敢使用惩罚,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结果导致学生在错误面前信马由缰,丧失是非观念,德育软弱无力。其实,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教育中没有惩罚,只是惩罚要为育人的目的服务。教师的工作就是想法把惩罚教育艺术化起来、人性化起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老师说:“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越是惩罚,越要尊重。”可见教育惩罚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唤起其内心的荣誉、羞耻、同情、悔恨等感受,让其心悦诚服。真正的惩罚艺术要用心去体验,是和风细雨滋润心田。对学生是一种唤醒、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并心怀感激呢?我想,把握高难度的惩罚艺术技巧非常关键。而这种“惩罚艺术技巧”应该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教师反复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特点、环境之后,在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有预谋地进行的教育行为,是具有积极效应的教育活动。下面提出几种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的惩罚策略供大家借鉴:

第一招:以心换心的关爱式惩罚策略。巴班斯基说:“任何惩罚都必须同时有对产生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原因和环境的分析。” 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教师首先应该想到,他为什么会这样,造成错误的原因在那里?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蹲下来”以温和的态度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其次,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种种后果,在和风细雨般的交流中,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让学生感到教师和班集体永远站在他的身后,从而能接受教育,在教师和同学的“爱”的“惩罚”中得到自我成长的需要。最后,要对犯错的学生给予更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用“爱”彻底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理解老师“爱之深,恨之切”的心情,从内心深处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二招:尊重人格的宽容式惩罚策略。惩罚与尊重并不相悖。19世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的尊重每一个人。”所以,任何形式的惩罚教育都不得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面对有缺点的学生,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是否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整件事,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而唤醒他内心的真善美。教师只有懂得宽容学生犯的错误,才不会在用语上冷言讥讽、态度上怒形于色、方式上大动干戈、措施上风刀霜剑。有人说:“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它需要宽容和期待,宽容是一缕阳光,它可以照亮学生的心田;宽容也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学生的心灵,根除他们心中的杂草。

第三招:集体讨论的民主式惩罚策略。实事求是地讲,由班主任作出的处罚决定,学生难免心存疙瘩,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视情交由班级公开公正讨论,并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处罚意见,让犯错误的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意见是民主的、正义的、“众怒难犯”的,拒绝改错就会被孤立,从而摆脱侥幸心理,甘愿改正。这种策略执行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保证集体决定的处罚意见适度有效。处罚意见形成后要帮助犯错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其团队意识,并深刻理解和体会班级民主制度对违反纪律行为的约束和惩罚作用。

第四招:对症下药的针对性惩罚策略。科学的惩罚总是针对不同的错误性质、程度以及违反者的个性特征,因人因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措施,达到惩罚一次,杜绝一类错误行为,惩罚一人,教育一大片,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班风的积极效果。教育惩罚的针对性,能够对错误行为的矫正以及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针对学生乱丢纸屑这一不文明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各不相同的心理成因,分别设计相应的惩罚方式,让学生自选惩罚方式,主动改错。如属于规范意识淡薄的,罚背诵《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属于环保意识差的,罚抄写环保内容的美文两篇;属于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罚为班级赢得荣誉一次;属于惰性心理的,罚主动捡拾校园纸屑,时间一周;属于盲目从众的,罚找寻班上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并积极规劝,时间一周;属于节约意识淡薄的,罚协助班级管理员回收纸屑一周。这种针对性的惩罚只要实行一周,必定产生实效,班级乱丢纸屑的行为将从根本上被杜绝。

第五招:欲抑先扬的表扬式惩罚策略。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老师不妨退一步,采用欲抑先扬的表扬式惩罚策略,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学生在“表扬”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表扬式”的惩罚策略不显山不露水,但无疑比罚站、蹲马步、写检查等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六招:自觉自愿的愉快式惩罚策略。很多学生都爱“面子”,对于老师严厉、不顾情面地批评,他们为了争回自己的面子,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将导致和老师产生正面冲突。那么怎样的批评对于叛逆的学生来说才愿意接受呢?我觉得惩罚前的沟通理解以及让学生自主选择惩罚方式是消除其逆反心理的重要前提。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已经有了积极的沟通,惩罚就比较有效。只有在保证不削弱效果的前提下和确保疏通了抗拒心理的条件下,创设愉快的惩罚氛围,设置多样的惩罚方式,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接受惩罚。如发挥其特长为班级同学带去一点欢乐;代替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一周;为班级擦黑板或打水一周;为班级出一期赏心悦目的墙报;早来晚走为同学开门锁门一周;在讲台上大声说出对所违反的校规的正确理解等等。这样,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就会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愿选择受罚的方式,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并逐渐做到积极内省,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惩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艺术的惩罚是教鞭高高的举起却又轻轻的落下,孩子却在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慈爱和教育的艺术。艺术的惩罚中,教师着力于引导但决不是约束,用“爱”宽容但决不放纵。这样的智慧“惩罚”只会鞭策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规范自己,完善自己,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对人生。

上一篇: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中职课程结构优化的策略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