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字长宁” 学习“数字长宁”

时间:2022-10-09 09:07:51

感受“数字长宁” 学习“数字长宁”

近期,我随南京市第三期社区教育干部培训班参观学习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上海长宁区社区学院。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数字长宁”给居民带来的“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的便利。截至目前,长宁区一体化数字学习平台实名注册并经常上网学习的市民超过10万人,网站总点击率超过600万;市民个人年最高总学时达1200小时,总学分达2500分。

深刻体会“数字长宁”经验丰富

“数字化”学习成了长宁拓展终身教育空间,扩大终身学习参与面的有效途径。他们的成功,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经验。

1.全面构筑支撑体系

统筹协调,确保组织支撑。长宁区学习办作为“数字长宁”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区内各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形成了各方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联动的长宁区数字化学习领导体系。同时,各种组织系统构成“数字长宁”立体支撑,并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学校为骨干、居民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社区传输,数字化学习方式在市民中推广。

构建网络,强化技术支撑。长宁区高度重视技术力量,将区街一体数字化学习平台纳入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区学习办指导区社区学院成立了信息中心,组建了一支信息化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专门负责网站平台建设、软件开发、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为“数字长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共建共享,完善资源支撑。长宁区既引进了几百门社区教育网络课程,也积极探索自主开发数字化课程的途径和方法。长宁区已形成了引进和自建相结合的网络课程建设机制,《心理按摩》、《自助旅游》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区本网络课程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2.精心完善运作机制

加大宣传,提高知晓度。长宁区在当地报纸上连续多期刊登“数字长宁”的专题报道,介绍“数字长宁”一体化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使用方法,推荐数字图书、网络课程、培训信息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各街镇在社区报上以专版的形式进行同步宣传;同时,还印发了10多万份数字化学习资源宣传资料。

发放学习卡,提高参与度。“数字长宁”一体化学习平台开通以后,区学习办和社区学院向10个街镇分批发放了“长宁市民学习卡”,配套印发了在线学习问答,围绕注册、选课、在线测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他们还开发了强大的后台统计分析系统,积累了市民数字化学习的各类数据,如热门课程、最佳学习时段、日均学习时间等。

评优激励,激发学习热度。长宁区学习办鼓励学习者用学习成果换取再学习机会,向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杯、奖状,给优秀学员200个积点及200小时的学习卡充值奖励。实践证明,学习者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3.大力巩固丰硕成果

数字走进学习,提供市民终身学习便利。长宁区通过“数字长宁”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减少了学习者在大量网络信息中查找、搜索学习资源的麻烦。如东方信息苑、社区数字图书馆、社区学校等数字化学习站点功能的提升,将更多学习资源输送到市民身边,使市民可以超脱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享用优质的学习资源。

数字走进生活,体现数字长宁惠民实效。长宁区通过“数字长宁”网的全覆盖,让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段,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数字走进市民,扩大数字化学习覆盖面。长宁区通过“数字长宁”体系的构建,已经让数字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市民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区社区学院等单位主办的长宁区节能减排“绿色家庭”万人知识竞赛活动,已经让10个街镇共5572户居民、约有10000多人参与网络学习与答题。

着眼未来“数字化”学习意义深远

“数字化”学习作为社区教育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教学内容传递到无法覆盖的地方,填补了正规社区教育教学中的学习盲点,意义深远。

1.虚拟化,拓展了学习时空

从办学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中体现出的是虚拟化。

传统的教育以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存在,并有固定的场所,所进行的是有限的实体性的教育活动。而“数字化”学习将教学活动从现实世界扩展到了网络世界,在计算机网络中形成了一个虚拟化的教育载体。

在虚拟化的学习时空下,社区居民无论是在家里、单位还是在街上,都可以随时享受到社区教育的服务,“数字化”学习进入社区,人们受教育的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得以拓展,教育空间突破原有“物理空间”的限制,教育活动让步给虚拟化活动,知识的学习拓展为信息技术的收集和学习。

2.开放性,降低了学习门槛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中体现的是开放性。

传统的教育是在规定的时间,由规定的学生在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教师讲述规定的内容。“数字化”学习不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语言都可以参与!这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参与面。因此,很多社区教育活动,如各种培训指导、各类讲座,都可以用“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教育服务。

3.自主化,激发了学习兴趣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中体现的是自主化。

传统的教育,规定了课程项目,学习者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者常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数字化”学习不仅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而且切实从学习者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出发,只要在社区的网络教育平台上,上传相关的教育内容,居民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为居民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4.共享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学习在社区教育中体现的是共享化。

传统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大多为实体书籍,有限的学习资料只能分给有限的学习者,而且再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数字化”学习鉴于数字技术高速、清晰、直接的仿真复制功能,使原来有限的学习资料可以经过无数次的复制,使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共享很多学习资源,如各类教学视频、教学文字等。这些在实体教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冷静思考“数字化”学习任重道远

“数字化”学习在上海长宁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要在我们那样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展起来还存在诸多的客观问题。

1.没有经费保障,缺乏运行机制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渗透力强、作用力持久、资源配置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予以保证。如建设一个数字化学习平台,要配备较强的专用服务器,其 CPU、内存及硬盘等硬件的配置要高;要实现以计算机广域网作为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呈现形式,平台要能满足每小时1万人次的访问,可支持5000人同时在线学习,宽带速率要能满足数字化学习需求;要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网络资源,为数字化学习平台配备较强的专用服务器;要制作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特色,可视可读性强,交互性强的网站,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

然而,我们所处的农村地区,政府财力有限、投入有限,甚至很多地方的社区教育中心没有用于计算机教学的专用机房,有的地方即便有也达不到建设要求,存在设备淘汰、无人管理、安全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拿出大量的资金去运作“数字化”学习平台,至少目前还很困难。

2.没有“数字化”队伍,缺乏智力支持

经调查,“数字化”先行区都要较专业的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支队伍充分掌握平台的使用技术,能及时与居民进行学习交互,解决居民的学习困难,保障学习平台的运转和维护。同时,这支队伍还要根据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课程。

然而,当前我们农村地区社区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严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最低需求。他们当中还有一些是从事科技、文化知识的志愿者,大多利用业余时间对社区成员进行各种文化知识、技能教育。但是,“数字化”方面的教学工作是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胜任的,社区志愿者中此类人很少。因此,没有一批真正的“数字化”队伍,想让“数字化”学习在农村地区实现变得相当困难。

3.没有需求导向,缺乏群众基础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是要以需求为导向的,一方面要以政府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大政方针为导向,另一方面更要以居民的实际学习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

经调查,在我们农村社区中,居民大都是普通农民、普通工人,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收入不高,年龄跨度大,且家中有电脑的也屈指可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压根就不懂电脑是怎么回事,有的也只是浅显地接触过。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们也只会为再多挣点儿钱而奔波,很少时间愿意去接受“数字化”学习。因此,我认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群众缺乏“数字化”学习基础和需求导向。

综上所述,“数字化”学习方式必将促使终身学习更为多样化,但这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网站的问题,更是一个“线上”与“线下”的综合性任务。这项任务还面临许多困难,这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服务行业如何进行营销创新 下一篇:烟台港集团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显活力、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