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感受生活

时间:2022-10-23 04:19:22

学习数学,感受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习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怎样打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那扇窗?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强了“做学生感受数学为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这为他们提供了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关注到这一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于教学,就能使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接受知识,使他们的认识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培养学生与增强小学生应用数学的 能力。同时,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因此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指出,要从学生的实际中发现和创造,即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进行新知识教学时,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构建新知识的事实材料,这种事实材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

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涉及到许多数学概念。如,平均,平面,立体,体积,轴对称,比例,相交,利率等以及至少,至多,不大于,不小于,增加到等逻辑术语,人们对数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生活素材,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例子解释数学问题。让学生看的见,摸的着。从而不再觉等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三、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

一个人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理论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要看他能不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会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教学的任务就是在于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知识。

四、完成实践作业,让学生尽情发挥

做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怎样设计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乐于去做并在作业中尽情发挥其个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实践作业。

⒈操作作业: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

⒉拼摆作业:实际是认知的源泉,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学生的各种感官就会都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

⒊查找资料的作业:通过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即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的广泛用途,又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素质之一而注重教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新知教学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情境和参加的机会,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只要我们把孩子的学放在第一位,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教与学自然会进入一个和谐,理想的境界,孩子们伸开双臂欢迎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李思纯《论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和言语特征》《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期

[3]格老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陈昌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37――194

上一篇:齐鲁证券大案的3·20会议秘密 下一篇:对提升当前电力企业后备干部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