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多媒体技术与职校课改相整合

时间:2022-10-09 09:05:02

浅谈创新多媒体技术与职校课改相整合

摘要:多媒体技术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空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本文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学生个性的改变,校企对接与合作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与职校课程相结合的现在形式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改;整合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师生带来了新一轮思想的革命。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改中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包括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根据职校学生个性特点和专业要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被引入教学,我们能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将之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职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多媒体技术的现有模式,推动职校课改的发展 

(一)多方采集多媒体信息,丰富课堂内容

职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反之学生思维活跃,涉猎面广。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方式,采集信息来丰富课件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们通过网络突破地域限制,教材的极限,来拓展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采集相关信息,大量增加相关的听、看和动手的机会,丰富的教学内容。

其次,从学校内部进行采集。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收集、整理,从素材、文字、到题库等,选择适合于职业教育的内容,按知识点、难易程度等进行归纳整理,逐步完成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题库的制作。在实践观摩中,录制的视频课件代替部分现场观摩课程,不仅很好的体现了细节,而且起到了“节能低碳”的作用。在有些比较抽象的工作流程中,我们让信息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制作动画模似工作流程。提倡制作视频课件和动画课件是我校目前对实习课课件提出的初步要求。虽然职校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多,但不见得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拥有较高的电脑操作能力,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有着丰富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在接受信息化知识时还是有些力所不及,不能把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下来、推广开来,不失为一大遗憾。我校组织“老带新”方法,让老教师在指导年青教师的同时,也让年青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老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思想、技能,收集整理成优秀的多媒体作品。

再者,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一是建议企业提供工作相关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这样能更贴近实院,更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展示就业需求、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二是教师深入企业,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总结成课件,更好的为提高学生技能服务。

(二)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职校的学生大都数重实践而轻理论,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呢?从授课方式到课堂组织,我们一路都在创新、尝试。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行而有效的辅助手段,被广泛的采用到了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的使用,让知识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形成一种轻松娱乐的学习氛围。

首先,利用多媒体软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用动画模似解决了土木专业的房屋框架构建过程,用“屏幕录像专家”将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案例操作录制下来保存。上课时演示,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再现了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随时学习。

其次,强调了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完善题库建设,以“玩游戏冲关”的思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按模块进行分类,按难度设立“关卡”, 掌握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让学生“过关斩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冲关成功者,以设立多种多样的方式给予奖励,如上网时间、借书次数等。及时的知识补充和不一样的知识检测,激发了学生由不自觉到自主学习的情感。

再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听、可见,可以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大家都喜欢听故事、看电影,并参与其中。而我们要抓住这一点,营造氛围,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在一堂有关职业素养的有关“诚信与感恩之辩”的课堂上,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新闻:明星资助一学生上学,了解该学生大手花钱,贪得索取之后,断然中止资助,却被学生告上法庭,明星不守诚信。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很快进入故事情景,充当双方角色,进入一翻唇枪舌战。利用多媒体形象演译故事,创设悬疑,启发学生思考。

(三)分模块制作并保存多媒体学习课件,建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职校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课堂上大众学生,教师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其结果是后进生跟不上,优等生又吃不饱,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力求减小这种差别,但终因课堂教学的局限而收效甚微。

首先,教师按知识分模块制作教学课件,系统存放在共享的文件夹或资源库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可再重新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能选择模块学习,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使教与学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动态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在各自的水平上不断地自主学习,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平台,初步建立了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既方便老师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又有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资源数据库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多方测评,逐步建立起教学资源库、课件学习资源库、练习资源库、测试题库、视频/动画演示数据库。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完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由独立到合作到共享,累积丰富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四)促进多媒体技术发展,与学生手机(或电脑)建立互动平台

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让手机等通讯设备成了学生的“随身带”,平板电脑的出现也会让数字化的课堂显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如果不能很好的去禁止学生在课堂上偷玩手机,为什么不从其它方面想办法?希望有一天,如果一进入教室范围,就只让手机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连,那么,手机就变成学生的学习工具了。数字化课堂的实现并非只是专家的专利,我们虽是终端的使用者,但也可借助这一股“苹果”的东风,积极出谋献策,发挥自己的长处。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春天已经来到,积极地、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它,我们的课堂会更丰富,学生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三、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并非是万能的,毕竟只是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的精华我们不可能也不可以丢弃。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让职业技术教育真正的为职业服务。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结合传统教育的精华,借助网络、加强校企合作,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以此实现教育目的,为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陈启祥著

[2]《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改革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钟元生,李普聪 著

上一篇: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下一篇:试论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