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09 07:12:33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摘 要 识字教学历来是基础教育乃至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文章通过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渗透识字知识和方法,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识字等途径来提高低年级同学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 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在低段增加了识字量,这些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下面就是本人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有很大的随意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识感兴趣,逐步积累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创设情景:如在教学一册“操场上”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参加过这些活动吗?有的说我打过乒乓球,有的说我们班和二班拔河,有的说我跳过绳,有的说我没踢过足球,很想踢,这样教师就可以乘机进行识字、词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跟上来了,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这些字词。讲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渗透识字知识和方法

(1)开火车。开火车是课堂上常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像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出来认字,读错了的请全班同学当老师进行纠正,会认后又继续开,让学生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学识字。

(2)做拨萝卜的游戏。将上面有字的萝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随便“拨”出一个萝卜,用上面的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到小朋友手中,当出现一个生字时,另一个小朋友马上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片和他合在一起,组成词语,强调不能站错位置,注意顺序。这个游戏同样适用于用偏旁和部件合成新字。

(4)编顺口溜。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看图上的事物编儿歌,识记字形。

(5)猜字谜,编字谜。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

(6)加一加,变一变。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

(7)过彩虹桥。先小组准备,第一人先读出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说一句话。

(8)识字擂台。就以“氵”这个偏旁为例,说出带“氵”的字,看谁说得多。

(9)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

(10)看图猜字。如“棵”字,左边画一棵树,右边画一些果子。

通过以上的游戏和识字方法反复巩固,做到当堂多次重现,在复习时遵循遗忘规律,新教的多反复巩固几次,早教的复习时间可以间隔得更长些

三、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阅读中识字

根据几份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该教材编写者确定出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要求学生认读。据统计,一年级上册要求认的4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50%以上,整个低年级要求认的1 8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90%以上,这样,儿童可以及早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充分发挥了汉字学习的效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2.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如果能将我们学生的眼睛擦亮,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那么生活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当识字教学到一定阶段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识字的途径。在学校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出门认招牌、路牌、广告牌、商标等。在开展生活识字的活动中,让学生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识字。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迅速加大。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开展“识字大王”评比活动,识记课外字200个的学生被评为识字大王,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识字不能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汉字的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轶西. 传统的回归―形训在小学识字教育中的活用[J]. 教学研究,2004(5).

上一篇:对简易逻辑的理解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古典概率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