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性说话训练也讲究一个“适”

时间:2022-10-09 03:17:21

想象性说话训练也讲究一个“适”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课标也给我们指出,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在当今是重要且必要的。对阅读教学来说,想象性说话练习不仅是在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同时是在帮助理解文本、积累语言、模仿句式、学习表达。但是我个人认为,很多时候,它不应是阅读课的重点,我们做教师的,在这方面要把握一个“度”,讲究一个“适”。

【关键词】口语 语文教材 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课文篇幅都很短小,语言也较浅显,针对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并不需要进行深度挖掘。所以,在我们多次探讨过低年级阅读课应该怎么上之后,我们发现,课堂中的语言“拓展”就多了起来。所谓的语言拓展训练,我的理解无非是课文留白处的想象性说话和模仿课文句式的联想性说话,应该算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下面我就以正在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适量

“适量”,是说我们在阅读课中的说话训练数量要有控制,不宜太多。例如在教学第1课《春笋》之前,我是借鉴了一些教案的,发现这些教案都设计有说话训练。比如第一自然段就这么两句话:“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可以设计说话训练的地方有几处:1.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2.除了春雷能唤醒春笋,还有什么也唤醒了春笋?3.春笋从地里冒出来,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它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呢?这里一共两句话,可以设计三个或者更多的想象性说话训练,看看都挺不错呀,那是不是都要带进课堂?当然不行啊,说话训练一多,文本的感染力就减弱了,感觉就喧兵夺主了。而且如1这个训练也太简单,如2这个训练又跟课文重点搭不上边,练和不练差别不大。反复斟酌,感觉3这个设计还是不错的,在学生“看见什么、听见什么甚至闻到什么”这样的思考和交流中,他们能整体感受到春天,感受到春的色彩,春的声音,春的气息,春的活力,感受到春笋破土而出的力量和喜悦之情。

二、适时

说“适时”,就是把握好说话训练的时机。我一向认为,学生的理解感悟要有铺垫,学生的情感激发要有铺垫,学生的课堂口语交际当然也需要做好铺垫。在设计和实施说话训练之前,一定要把课文相关内容学好,由词到句读好,对课文的句式和内容很熟练了才是最妙。比如第2课《雨点》,全文的句式就是“雨点落进( )里,在( )里(干什么)。”第一课时往往是读,因为儿歌非常好上口,没读几遍,不少学生就读流利甚至能背出来了,有时候老师就会比较着急地让小朋友说啦:“能不能也做一个小诗人,说说雨点还落进了哪里,在那里干什么?”学生自然很起劲,但是这样子站起来说的,往往少有精彩的。为什么呢,时机不对,学生没有感悟到位,他们熟读成诵的只是文中的句式,在这第一课时,能一下子通过读课文就感受到雨点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状态的孩子是少数,更别说能将这些状态拟人化了。所以,这个说话训练应该放在最后,引导孩子感受到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这样的描述是多么的贴切和巧妙,然后读好这几个句子将其内化。这时候,教师可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联想雨点在汽车、雨伞、屋顶、窗玻璃、树叶等事物上是怎样的,然后用所给句式恰当地表述出来。上课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操作的,学生的想象既贴切又丰富。

三、适当

说话训练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次我教学《小池塘》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个现象。《小池塘》第二自然段有四句话,一样的句式:“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白云像水中的白鹅,星星像撒在水中的珍珠,这些都不难理解,所以在学生读背以后,他们也说开了:“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女孩长长的辫子。”“风筝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蝴蝶。”开始几句都不错,后来就有学生瞎扯了:“飞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飞机。”先不说飞船怎么可能倒映在池塘里,把“飞船”比作“飞机”已经是不对的了,它们是同类事物,并且既无形似,也无神仿,实在不可取。所以我当即否定了:池塘水面不会有飞船的影子,飞船和飞机不会“像”,这样的句子也没有美感。想象性说话不适当的情况在很多课堂上都会出现,但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不过我们还是要明白我们训练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四、适用

我在前面也说过了,大多数时候,在阅读课上的说话训练不会是重点,所以我们对该项训练的设计要精挑细选,大体上,要以“适用”为前提,即所设计的说话练习要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为促进课文的理解服务,或者为朗读积累服务。要分年龄阶段,在一年级的课堂上,你可以设计诸如“( )像(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样的练习,但是三年级以后还在说这些就没意思了,太简单了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反过来,太难的练习难倒了一大片,学生都不敢尝试,当然也没意思了。所以我们肯定,课堂上的一些说话训练不是随机的突发奇想,而是考虑再三以后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用处。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西张小学)编辑/张俊英

上一篇:整体把握三维目标 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下一篇:巧用方法 激发朗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