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时间:2022-10-09 02:56:03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摘 要:文章从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办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推动审计技术的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 评审 现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97-02

内部控制制度是关于内部控制的设计、规划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经营管理手段、程序和方法的总称,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现代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方针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认真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方针的进一步落实,在审计工作中,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已成为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的迫切要求。鉴于目前对内部控制系统评审,从理论到实践方法上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评审的程序和方法,并据此对被审计单位评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共同提高。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1.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系统生成包括供管理人员使用的预算报告和成本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报告,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交会计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营信息系统则收集经营活动各方面的信息,并生成各层次的经营活动报告、责任报告等。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其决策所需信息主要来源于信息系统,完善的内部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理财活动的各项活动都在严格的互相监督和制约下进行,以有效避免差错和各种舞弊行为的产生。

2.确保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政策、计划和程序是管理层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则是来源于企业的外部。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遵循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否则,就达不到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目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目标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遵守。

3.保护资产安全。完善内控措施,可以对财产物资及其各流通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以便事前防止差错和弊端的产生,事后查明案情和过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制止损失浪费,防止不法行为。

4.提高经营的效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企业有限资源的耗费,来实现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如果存在设备未能充分利用,非生产性开支大,工作人员过多或不足的情况,都是对企业的危害。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当业务呈现出不正常的迹象时,根据控制的要求及时处理,能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5.确保完成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一切控制措施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实现经营任务和目标的具体保证。

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顺序,其现行使的制度,一般规定为三个法定环节,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而对内控制度评审在哪个阶段进行,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内控制度的评审目的就是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抽样审计的比例。因此,搞好内控的评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审计过程的哪个阶段进行内控制度的评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两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一是审计准备阶段,二是审计实施阶段。至于把内控制度评审放在哪个阶段进行,要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如果在审计准备阶段评审,就要在编制方案之前,审计人员事先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确定抽样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安排审计时间,掌握审计前的第一手资料,编制审计方案,据此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在审计准备阶段进行评审,不仅能有效地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而且能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抓住审计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评审程序放在审计准备阶段,主要适用于对经营状况比较熟悉的单位,否则不宜使用这种评审程序。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学校直属二级学院、后勤集团等部门的审计,由于对其经营状况比较熟悉,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评审程序。如果在审计实施阶段进行评审,就要先编制审计方案,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后,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对其内控制度进行评审,然后修改审计方案,实施现场审计。比如,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医学院审计处在对附属人民医院的审计,该医院原来是铁路医院,按照政府有关文件,整体划归内蒙古医学院。由于该医院属于铁路系统,经营模式与地方不同,对该医院的内部情况不熟悉,我们采取了在实施阶段进行评审,按已编制的审计方案,通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阅读资料、调查了解等,确定了药剂科、基建部为审计重点,修改了审计方案,依此审计出药剂科、基建部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比较严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这种方式在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应用比较少,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中运用比较多。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不难看出,内控制度的评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运用评审程序,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三、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方法

1.建立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应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测试,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有效,并在其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对其执行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测试,以发现其执行过程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2.健全性测试和评价。健全性测试与评价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所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正确程度、完整程度所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健全性测试评价一般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业务程序,测试评价其业务程序上的控制点及关键控制点是否完整、严密、正确。

(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记录,即采取各种比较简洁的形式,把被审计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记录下来,通常用调查表法、记述法和流程图法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互相结合使用,才能扬长避短,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记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把通过各种形式记录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汇总整理好后,就可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从以下5个方面作出评价:第一,完整性,即控制体系是否完整;第二,严密性,即各项内控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有无矛盾现象;第三,合法性,即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财经纪律;第四,合理性,即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否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符合内部控制的原理;第五,经济性,即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3.功能性测试及其评价。所谓功能性测试就是针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功能性测试的主要方法:第一,观察性,即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实地观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看其是否与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相符,能否达到控制的目的和要求的一种方法。第二,穿行试验法,即审计人员选择一项业务,把它放到被审计单位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里。从头到尾做一遍,用以验证此项业务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以及控制程序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审阅法,它是通过对各种凭证、账册、报表及有关文件资料的审阅,来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

由于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因此,功能性测试对象一般进行重点抽样测试,通常集中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或在每个程序中选择几个主要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测试,然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性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4.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评价是指在上述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所作的综合评价,按其可信赖程度分为高信赖程度、中信赖程度和低信赖程度三种评价结果。

审计实践证明,内控制度的评审在审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和考核的工具,也是审计人员用来确定审计程序的主要依据,其评审结果可以弥补抽样方法的不足。但内控制度的评审在实践中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加强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将会推动审计技术的重大突破,促进审计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有.审计测试[M].中国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

2.乔安菊.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作用[J].内蒙古审计,2010(4)

(作者简介:刘富强,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内蒙古医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处副处长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责编:若佳)

上一篇:EVA对油田开发投资项目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转型发展期会计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