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五个“发生点”

时间:2022-10-09 02:26:36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五个“发生点”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有效教学的“发生点”上狠下功夫,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45-1

一、课堂导入时,抓住“趣味点”

在数学的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前,我用一个阿拉伯故事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从前,有个阿拉伯国王为了奖励宰相发明64格的棋盘游戏,问宰相要什么赏赐。宰相说,取一个64格的棋盘,第一格上放一粒米,第二格上放二粒米,第三格上放四粒米,第四格上放八粒米,依次类推,后一格是前一格米的两倍,一直放到最后一格的米赏赐给我。你猜有多少?结果就是把国王仓库里的所有米都放进去也远远不够。而这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其次,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怎样才能够运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出树的高度,不过河测出河的宽度呢?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时,找准“关键点”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的同一节课,教学内容都是“等式性质”。第一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相应教材后,提问:“读完本节内容,你能说出它的重点和难点吗?”奇怪的是,此问一出,过了好几分钟,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没有学生举手发言,弄得教师十分尴尬。第二位教师则不同,她要求学生预习相应教材后,用天平做了一个实验:先从口袋里摸出十粒相同的玻璃弹子,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各放五粒,结果天平是平衡的。然后,她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同时拿掉三粒弹子,发现天平还是平衡的。最后,她重新在天平两边的秤盘放好五粒弹子后,仅在一边放上或拿掉二粒弹子,天平就失去了平衡。于是,趁势抛出问题:“同学们,‘天平’和‘等式’非常相似。请问:等式具有什么性质?”此时,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同样一个训练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反应大相径庭。关键就在于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时,对提问的预设一定要找准“关键点”。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学生有表达欲望时才会畅所欲言。第一位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感到空洞抽象,平淡无味,不知如何回答。第二位教师则在预设教案时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第二位教师的设计还巧妙地用实验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最终说出正确答案。

三、习题训练时,关注“易错点”

习题训练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习题训练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习题训练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抓住“易错点”,努力避免细节性错误。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我发现一个学生的解题过程出现了“易错点”,就让他抄到黑板上:

解方程:2x(x+1)=3(x+1)

解:两边都除以(x+1),得2x=3,所以x=3/2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个同学做得简单、正确。我笑着说:“当x=-1时,方程等式是否成立?”经过验算,大家发现,当x=-1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也是相等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提示大家回想一下等式的性质。此时,学生们终于找出了解题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类似题目的错误解法,提高了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四、知识归纳时,瞄准“形象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归纳,着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或方法的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编制口诀,将知识结构化、模块化、形象化。比如,在归纳“去括号法则”时,我对学生描述道:去括号就像我们经过十字路口时看到的红绿灯。若是绿灯,照常行驶,就像括号前面遇到“+”号,去掉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若是红灯,我们就得刹车停止,就像括号前面遇到“一”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这样归纳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用其它生活例子来说明去括号法则,既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又加深了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更有意义的是,当学生充分认识了“去括号”的规律后,他们产生了生动的体验。此时,再让他们讨论怎样“添括号”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便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数学课堂因此而平添了几分灵动。

五、思维培养时,锁定“渗透点”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要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注重思维训练,及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首先,抓住“概念关键词”,突破渗透的重点。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例如,教学“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概念,要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即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就像学生排队集合在一起,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最终表示成x>a等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个定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有丢“解”的现象。其次,注重“化归”和“数形结合”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将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避免教学中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而反复做题。

上一篇:让温暖在我们之间流通 下一篇:细说“make+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