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9 01:35:32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活动开展频率低、项目设置和活动层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几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包括:打破区域限制,拓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范围;增加体育社团与其它社团的横向联系;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层次;改进社团骨干的选拔和培养方式,为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人员保证。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 体育社团 问题 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广州大学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学城,建设目标定位为全国一流大学城。在获得丰富、优质的物质办学资源、努力朝“做大”、“做强”的目标迈进的同时,如何推进大学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出现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通过开展讲座、培训、比赛等活动,大学生体育社团为校园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传播体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出现及其活动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的发展新动向。因此加强广州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引导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是大学城高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所讨论的主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调查样本选取

研究对象: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状况和活动状况。

调查对象:以正式注册登记的10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取10个体育社团及其社团成员共3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文献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论文及资料、互联网有关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情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章与论著。

2.2.2 问卷调查法。发放自填式问卷,共300份,当场发放并收回,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达95.67%。

2.2.3 访问调查法。利用2005年12月2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的大学城高校社团学生工作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各校社团负责人的发言和情况介绍,并就一些具体问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同时实地走访了一些学生体育社团,对部分学校的社团组织机构、经济来源、活动情况、运行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3.1.1 社团活动开展频率与大学生愿望值有差距

学生社团需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才不会成为有名无实的组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表1),社团活动从整体上说开展得很正常。相当数量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保证至少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39.1%);而大多数学生社团也能至少保证在一个半月内开展一次活动(45%)。而从主观愿望角度67.4%的学生认为社团应该半个月开展一次或以上。因此,现实的情况与学生愿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出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频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1.2 社团设置与学生愿望值有一定差距

从上表2中看到,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中大球类占61%,小球类占14%,搏击类占9%,休闲类占8%,裁判类占2%,类占3%,其它占2%。而事实上,学生对小球类(特别是羽毛球30%和乒乓球24%)和休闲类(特别是体育舞蹈21%和健身操32%)以及一些新兴的项目有着非常强的参与愿望,这与目前社团实际开展的项目结构具有较大的差距。小球类、休闲类和轮滑等新兴项目在项目设置中存在供求不平衡性,体育社团开展这类活动的潜力较大。

3.1.3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收获与学生期望值之间有差距

从调查结果看(见表3),在参加社团期望得到的收获上,各个选项排序的选择率都比较平均,说明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目的的多样化,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将课余生活的充实、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第一选择的比例较高,分别占31.9%、24.2%和29.7%。但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后的最大收获方面,课余生活的充实选择比例为62.7%,强身健体比例为14.8%,增加知识比例为10.4%。通过数据对比可知,目前学生体育社团在活动层次和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3.2 解决问题的对策

3.2.1 打破区域限制,拓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范围。

一个好的社团,其成员应有共同的目标,在组织上要形成具有异质性的结构,在影响力上具有一定范围才有利于社团的长期发展。当前,大学城各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是区域化开展的,多数社团活动都在本校内进行,这使得学生的社团活动简单重复,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通过社团体育活动进行社会化。社团组织要考虑通过开放资源、开放运作,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体育社团才有生命力。通过打破校际活动壁垒,既能使体育社团成员来源多样化,也能拓宽自己社团影响力的范围,从而提升学生体育社团的层次。

3.2.2 大学生体育社团要增加与其它社团的横向联系。

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内部联系多局限于成员之间,外部联系则多局限于纵向的寻求学校支持上,社团和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对较少(和其他学校社团有联系的只占10.3%)。各个大学生体育社团基本是各自为政,难以达成资源共享、资源良性配置的局面,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和建设。另外,对学校的单一性依赖使社团领袖的惰性更强,群众性更难体现。

因此,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之间以及体育社团与其它类型社团的联系、协作与交流,积极为社团创造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的交流渠道。利用社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成立相关的“联盟”或互动组织,促进社团的发展,把大学城的高校学生社团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建立长效的交流合作机构,定期开展相关论坛交流活动,彼此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特别是可以建立类似行业协会的联盟或论坛等形式,开展大学城区范围甚至全省、全国范围的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2.3 通过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层次。

不断发展的时代,不断发展的理论思维,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不断创新。面对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面对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社团建设要以创新为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等,与时俱进,以反映时代要求。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完成体育教育的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2.4 改进社团骨干的选拔和培养方式,为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人员保证。

社团骨干,特别是社团领袖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骨干选拔应当本着“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群众基础好”的标准,在较大范围内公开招聘,并且定期组织各种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懂管理、思维灵活、业务过硬、能够凝聚人心、起好表率的社团骨干队伍。可以考虑将社团干部的考核、评优一起纳入到学生会干部的考核体系中去,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体育社团和社团负责人加大奖励力度,定期评选“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干部”并予以一定的奖励,特别是对一些“优秀社团”重点扶持,更能促进社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鼎文等.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12,(4):89-91.

[2]许红峰等.面向师生、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大学城体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122-125.

[3]李捷等.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52-653.

[4]杨大本.关于组建“环广州大学城体育圈”的理论构想[J].广州大学学报,2005.4,(7):94-95.

本文为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课题部分,编号:052045

上一篇:传统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