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探究起点做起

时间:2022-10-09 01:27:04

有效教学,从探究起点做起

【案 例】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刚刚说今天我们认识钟面时,拿出钟面,拿出钟表学具时,班级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要求说出自己知道的内容。。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钟。

生2:1小时=60分

生3:分针1小时走1圈。

……

看出来,似乎学生们对时分秒的知识全部掌握,并且掌握的很好,不需要老师的分析和讲解。

【案例分析】走进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内容似乎全会了,都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前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远远低于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低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知识。正如奥苏伯尔所说:“如果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

【对 策】

一、整合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的差异

现行教材,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是低估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有的是书本知识与已有知识产生矛盾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适当改变原有的教材内容,重新编排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要求对某些情节或数据作必要的改动,以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内容呈现。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上课前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合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灵活处理教材,适当调整教材编写顺序,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二、把握教学起点,实施有效教学

1.知识起点掌握好的内容,可以实施““粗盐提纯”,实施有效教学

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弹性,防止难度过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难度过低就没有挑战性,因而导致课堂实效性不高的情况出现。”因此,设定恰当的课堂教学起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如教学时分秒时,学生对时分秒知识知道的比较多,如已经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钟,知道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等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虽然学生能够掌握,但还是粗糙的、表面的、分割的、感性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所以在教学中,这部分知识点并不是是这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怎样把这部分内容串联成时分秒的“知识链”,形成完整的时分秒系统知识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巧用“前概念”,“架桥铺路”,实现知识的迁移

我们的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性经验,即“前概念”。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错误的经验与知识,由于这些“前概念”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有时候它会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当然有时候它会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5的组成时,如果结合教材的编排顺序,按照传统的教法,先让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了,再让学生说说5的组成,……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兴趣,上课提不起劲来。小学生每天的学习对他们而言不一定都是全新的内容,有些内容有着一定的认知或生活经验基础。经过了解,原来学前教育中学生已经学了2-10的组成。那么,我们在每天的数学活动中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认识学生已有的一个认知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呢?是漠视?仍然按照教材提供的材料按部就班,还是尊重学生,对教材合理地组织、处理?实践证明,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寻求一些策略和方法,要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全方位的了解,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教学起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把握起点,在课堂现场中动态调节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

复习铺垫、导入、新授、练习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合作讨论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不是每堂课都必须这样。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恰当选取教学环节。一堂成功数学课的执教者,不是教案一丝不苟的落实者,应该是课堂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灵活、动态生成过程的驾驭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估计或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在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要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不悱不愤”的状态下,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瞻前”,使之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顾后”,再次掀起探索的热情。这样达到了真正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不断生成新的困惑,使学生探索热情在课堂中“一浪盖过一浪”。“无疑——有疑——释疑——再无疑”,课堂就是让学生在不断的满足中,追求需要,这便是一种进步,一种提高。

总之,一堂数学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性的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思维起点,让数学学习活动在知识的动态生成中体会数学过程 ,只有讲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的眼睛才会充满渴望,学生的心灵才会在数学世界中获得愉悦,才能敢于冲向思维的高级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探索。从而减少无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在操作中认识直角 下一篇: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