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09 01:15:19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率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实践课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在室内外所进行的身体练习课。他是保证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基础,也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提高身体机能和智力的基本教学形式。

关键词:备课;实践;坚持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82-01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根据本人在大学所学技术、理论,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同行共同探究。

1.认真备课

体育备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的领导下按学校的部署实施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发展。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我认为备好课必须明确以下几点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切实做好体育课的安全工作

在每一学期学生刚入学的第一节课,要给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原则,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技术教学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认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项目做好一般性的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在教学中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跑、跳、投的基本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较大,在学习新内容、掌握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的动作示范,从分解到完整,从正面到侧面,要使学生看得清,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难度大的动作放在基本部分的中间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在器械上练习,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学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送、转、挺、推、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3. 织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组织出能激发学生动脑、练习的语言。如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分析动作时,教师可以分别请两位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其余的学生判断哪位同学所做的动作标准,为什么?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后,教师要积极进行鼓励,并演示正确的步骤,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让学生越练越想练,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教法呆板,内容单一,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教师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形式,态度既严肃又不失宽容,语言简洁又不失幽默,并适当穿插个别有趣的游戏,这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轻松、和谐。大部分体育技术动作需要四节课才能完成,其中可能还有一些是前阶段学习过但现在需要提高动作质量。也就是说,学生会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一个动作,或复习以前学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及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对于枯燥的耐力跑练习,教师可以采用5分钟变换跑的形式与路线,即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变换一种路线,如跑姿有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路线有跑"区"型、"S"型、"S"型等,在跑的过程中因为跑姿与路线的不断变化,会让学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奋性,跑几圈下来虽然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又如教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如果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的形式练习效果会好很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按顺序每组出一人投篮10次,全部投完后哪一组投中的最多即为胜利者。这种比赛的形式不仅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任务完成较好。此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定的"情境",如大象行走、开火车等,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寓教于乐。

5.加强课外体育练习

体育课程在我们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然而,这比起文化课来讲,在教学中还略逊一筹,一个学期下来,体育课程占有很微不足道的课程安排,这对体育课程所带来的教学目标远远不够,因此,除了课堂上的体育教学外,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这个任务的提出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检查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上涌现出很多健身热潮,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社会形式的健身运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我们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成为教学的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 下一篇:抓准切入点,扎实语言文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