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时间:2022-10-08 10:53:41

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摘 要】本文从对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对影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诸多因素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改革五年制数学课程的原则、方法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五年制数学;课程改革;应用能力;数学建模

自20世纪90 年代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至2012 年底,全国已有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尤其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的关键,也是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提升内涵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数学学科在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通用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术,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未来岗位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在各专业课程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

1 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我院五年制专业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对目前数学教学现状的看法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学习的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问题在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很难发现与专业的联系,数学内容因为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够而显得枯燥,他们对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专业特色,更好地体现技校数学工具性的特点要求强烈。

2 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

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点及规律等认识的逐步加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一些新的、边缘性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的入学分数要求不断降低,学生彼此之间的基础差异性逐渐加大,这是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2.3 教与学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深,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2.4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只是通过少量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效果进行强化。而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在简单实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距离。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只有一至两年的时间要完成众多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对章节知识点要做较大范围的调整和删减。

2.5 教材选择的单一化

教学上,选择一本教材,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单调,部分教师知识陈旧,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2.6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不便于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3 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改革的原则

3.1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的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中有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认识还很模糊,集中表现为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仍习惯于沿用以前的方法,注重理论讲授。不仅方法单调,而且对参与教学改革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3.2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计划等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方方面面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实做到因材施教。

3.3 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

数学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教学要完成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素养及就业上岗后所需数学基础的双重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拥有必备的基础数学知识以后,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取舍数学的教学内容。

4 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教材编写的一些想法

4.1 确定科学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直接反映出课程的层次、规格和要求,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但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目标似乎清一色地廓定为“工具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有欠缺的。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课程目标应根据其培养目标来确定。

4.2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知识应用结构体系

传统的数学教材强调系统性,其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按学科逻辑顺序编排的。高职院校五年制数学教材不宜过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应加强职业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加强数学应用不仅是在例题或习题中增加应用题,而应是在教材中贯穿应用意识。

上一篇:浅谈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下一篇:我国工程机械液压缸加工工艺及装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