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就业率成因探究

时间:2022-10-08 08:37:31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就业率成因探究

摘 要:在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职业教育就业率却连创新高。职业教育高就业率背后的原因有三点:市场需要,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注重实践,知识实用、有效;观念转变,企业注重用人成本。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就业率;成因

职业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年,我国有六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却成为就业市场的热点。高等职业教育高就业率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市场需要,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

据了解,在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背景下,职业教育就业率却连创新高,最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所设专业面向市场,为企业所急需,如汽修、食品加工、机电等专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就业市场。

目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具有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占市场比例约为30%,可需求的比例约为50%。就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的那样:“从总需求上讲,我国确实缺乏技能型人才。”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至2665万人。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职业教育正是严格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的发展方针成就了其高就业率。不难看出,从就市场和企业需求角度而言,职业教育的就业形势一片光明。

二、注重实践,知识实用、有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有其自身的优势:以就业为办学方针、以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项目实训为主要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校企合作为主促进就业及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纵览职业教育,其不但具有专业性、实用性特点,还具有开放性、时代性、产业性等优点。针对细微的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职业院校也会很快地进行教学调整,这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课程贴近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高职学校的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部分院校还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定制特殊岗位的人才,专业知识讲究有效实用,这种做法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赞许。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注重学生技能的实践,把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占的比例较大,一般会占到专业课时量的60%~70%。同时,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三分理论、七分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模拟式教学模式,模拟生产环境,让学生融入环境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很多学校遵循“1+1+1”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毕业后,学生可直接就业投入工作,不需要再适应环境,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

三、观念转变,企业注重用人成本

当前,用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招聘到技能过硬、适合岗位需求、能够尽快融入工作的人才,从而实现用人效益最大化。可是大多数普通大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还是偏于理论并且更新不及时,与用人单位希望的“实战能力”有相当的差距,这也导致了人力资源和企业成本的极大浪费。而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通过工学结合,既具备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高,岗位技能掌握熟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招聘这样的人才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和人力资本。

应该指出,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升高。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用人成本”的意识,这种成本包括了给员工的薪酬待遇,还包括培训他们所花费的成本。而对于某些岗位来说,录用高职生薪酬比录用本科生低,只需短期培训甚至可以不培训,这样就可以花费最少的用人成本而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用人单位挑选人才从看“学历”到看“学力”的转变带来了高职生的高就业率。

目前,以“就业”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因为高就业率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国现阶段产业大军的主体,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输送阵地,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彻底改变,高就业率背后还有隐忧。比如: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招生混乱,国家监管力度不够;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等。只有加强基础建设,从管理、师资、投入、生源等方面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能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推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持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篇: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篇: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