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8 07:17:20

舞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摘要:将生本教育中的四大特点和教学理念作为本文的理论观点,将这四个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认为“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是有效实施生本教育的一种教学思路。通过《百舸争流》、《牛角梳》、《哎……无奈》等三个作品的简述,可见舞蹈创编要想耳目一新是不可缺少生活素材,强调这一教学思路具有科学性,它将生本教育轻松运用于课堂,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学生懂得将生活、艺术和学习三者合一;培养他们创编舞蹈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 舞蹈教学 生活素材 艺术元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323-03

在舞蹈教学中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模式,随着模式的变化就会有对应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效果自然也推陈出新。如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即“口传身授”。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模仿,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注入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动作示范法、动作讲解法、模仿练习法、自由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比较适用于认知过程的阶段,让学生掌握舞蹈的风格、基本动作元素等。现代的教学模式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外还加入新的方法,即对比观察法、启发提问法、分组讨论法、创编游戏法、田野考察法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并大胆地寻找答案,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课堂里活跃、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学生所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生本教育中有许多非常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兴趣,学得更深入。”[1]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达到突出学生、突出探究、突出学习、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这种教学思路下,学生必须要有合作精神,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同时也符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四大特点“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学习、突出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适用于学以致用的阶段,如创编舞蹈等。“在教育界批评“注入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2]。可见在现代的教育界中推崇的是启发式的生本教育模式,提倡生本教育的思想和活动。“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体系,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活动。” [3]

采用生本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笔者通过多年舞蹈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教学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笔者对高广方教授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取决于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观点有着同感。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方法。笔者现在课堂上一般将注入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结合进行教学,文章前面提到它们的区别,教学法的应用有重侧点,注入式为辅,启发式为主。运用注入式先让学生储备有一定的知识,再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启发提问法、分组讨论法、对比观察法、创编游戏法、田野考察法均是笔者深感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又有很多形式可以开展教学,我们不管用怎么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生本教育最初提出的教学理念的目标。

笔者认为,有一种方式能立竿见影地达到教学效果,就是“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方式),这种教学思路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考察教学法来运用,因此我们重点剖析田野考察教学法。在生活中进行田野考察其实就是一个收集生活素材运用到艺术中的演变过程,再具体来说就是在生活中找到典型的动作素材或故事素材,放入到舞蹈中作为艺术元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采风,在教学法中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之为田野考察教学法。这是生本教育模式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必须主动探究才能有收获,学生愿意主动搜索信息,越早发现素材越在创作上有着崭新而与众不同的灵感,学生会假设自己是位出色的发掘者,靠努力获取资料让学生有着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根本不需要老师‘家长式’的督促学生学习。黄明珠老师曾在《田野考察教学法在高校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实施田野考察教学法,教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家长式’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田野考察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当然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来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课堂上笔者常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最开始运用这一教学法时并不顺利,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老师要采用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能力,当然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始终作为辅助过程,通过笔者循行渐近地引导启发,最终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为主。通过“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方式),灌输给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素材是可以运用到艺术中,引导学生生活素材无处不在,学习积累无处不在。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掘题材如何运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知识。通过“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轻轻松松地达到了我们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所预期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笔者还认为“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具有它的科学性。近几年我们观看舞蹈大赛,有一些优秀的创编剧目就是从生活中收集的素材放进舞蹈中进行创作的。我们就拿全国第六届舞蹈大赛的几个作品来说明“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科学性。如群舞《百舸争流》,厦门歌舞剧院编导杨嵘、丛明玲的作品,该剧目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群舞项目表演三等奖、优秀创作奖。听到“百舸争流”这四个字,笔者想象到上百条船在水上疾驰前进,它的寓意是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笔者认为该舞蹈的创意就此萌发,笔者欣赏这一作品,因为它有许多可取之处。编导利用了生活中人们奔跑的动作作为主题动作,基本贯穿了整个剧目(图1),编导还巧妙地将田径场上比赛的情景放进舞蹈中,运动员们百舸争流地奔向终点,有成功就有失败,然而失败者并未气馁,依然继续努力,剧目给予观众积极向上的激情(图2),这一剧目典型地说明其创作来源始于生活素材,反映生活中人们追寻的精神。

图1《百舸争流》

图2《百舸争流》

作品双人舞《哎……无奈》北京舞蹈学院的创编并表演(易杰、纪家萱)的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双人舞项目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笔者观看这剧目的同时还看了一篇关于这剧目的观后感,黄海碧编写的《并非无奈的感叹――谈双人舞〈哎……无奈〉》。作品演绎的是生活中夫妻之间的矛盾,“一对夫妇五年之痒或七年之痛或新婚不久的无端猜疑,情感被猜疑受到危机。丈夫显然疲惫又无法逃离而妻子却乐此不疲的追问,对那空空的手提袋宣泄她对丈夫的疑心,最终把丈夫推向不能承受的境地” [5]。这篇观后感笔者也有同感,剧目中笔者还观察到一些细节的肢体语言,(图3)妻子伸出手向丈夫要着什么、丈夫在妻子步步逼人中不断退后。(图4)妻子纠缠不息地抢着丈夫的手提包,对丈夫的无端猜疑使得夫妻间的感情受到了危机……他们创编的舞蹈动作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编者丝丝入扣的形体语言就像一串叹息的动词穿梭在生活里,完成现代人内心情感的无奈。夫妻之间一次次形体缠绕和形体跌碰,一次次貌合神离的脚步同行和拖拉推搡,一次次反复无常坚挺的兀立与疲软的滑落” [5]。通过舞者所表现的故事情节,笔者认定该剧目的创作来源来自生活中的故事。

图3《哎……无奈》

图4《哎……无奈》作品双人舞《牛角梳》,云南省歌舞剧院编导陶春的作品,该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双人舞项目表演、创作三等奖。笔者在2007年5月25日云南日报网站中《红土奇葩舞苑绽放》一文中有着相同的看法,“民族民间舞蹈同其他艺术一样,是反映该民族性格、气质、生活方式及民族文化,《牛角梳》透过传统表现形式,从民族的精神、性格入手挖掘,准确地捕捉到该民族的当代形象,刻画出了他们的当代新面貌” [6]。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一把牛角梳是佤族民族的一种民俗文化的信物。笔者还认可文中的这段话:“编者充分掌握阿佤人以梳传情、以发为舞的独特民俗文化,以双人舞蹈的形式为载体,去寻找新的舞蹈语汇。整个舞蹈围绕着梳头这一极富感彩的示爱动作,着力二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表现出佤族男女间朴实的情感和幸福的生活,为民间舞提升传统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经验。”[6] 笔者认为,剧目的创作来源是来自佤族民族的民俗文化,通过一件小小的信物(牛角梳)反映了阿佤人以梳传情、以发为舞的独特民俗文化(图5、图6),这个作品和前文的剧目一样,说明了创作来源始于生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延伸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带着民族文化的底蕴作为创编的思路,不但剧目有着新颖之处还有理念深度。

图5《牛角梳》

图6《牛角梳》

通过上文对几个作品的分析,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说明它们的创作来源始于生活中的素材。有的作品来自于生活中一种场面反映了当代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有的采用生活中人与人一些小事反映了当代人生活的压力,还有的剧目仅用了生活中一件小小的物品将作品表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可见舞蹈创编要想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积累生活素材是不可少的环节。在我们学校幼师班的舞蹈课也开设了舞蹈创编课程,要求学生出的作品尽可能耳目一新。但学生的能力实在有限,我们必须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们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时对学习的态度表现得积极主动。那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这一教学方式呢?笔者认为,其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四种。一是进行户外采风活动,针对课堂创编主题去捕捉生活素材,采用生活素材发展剧情的剧目,强调它的创造性;二是进行艺术观摩活动,通过舞蹈欣赏、观看演出等各式途径收集艺术元素;三是进行主题性或自主性的创编教学活动;四是进行音乐收集活动,找到各种不同情绪的主题音乐。笔者将会多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在课堂上。

综上所述,采用生本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笔者通过多年舞蹈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教学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有一种方式能立竿见影地达到教学效果,就是“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方式),这种教学思路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考察教学法来运用。通过《百舸争流》、《牛角梳》、《哎……无奈》等三个作品的简述,可见舞蹈内容都来自生活,不管是物还是事、还是一种精神或文化,它们都从生活中来。别人没发掘而你发掘到了,将发掘到的素材运用舞蹈其中,使得舞蹈创编耳目一新。要想创编好的作品收集生活素材是不可缺少。这些都是强调“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这一教学思路具有科学性,它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必须主动探究才能有收获,学生愿意主动搜索信息,越早发现素材越在创作上有着崭新而与众不同的灵感,学生会假设自己是位出色的发掘者,靠努力获取资料让学生有着成就感。通过“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方式),灌输给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素材是可以运用到艺术中,引导学生生活素材无处不在,学习积累无处不在。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掘题材如何运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知识。通过“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元素”的教学思路,轻轻松松地达到了我们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所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高广方.生本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J].现代教育论丛,2008,(5):54.

[2]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省略/.

[3]陈留明.解读生本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7,(7):71.

[4]黄明珠.田野考察教学法在高校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J].舞蹈,2011,(2):55.

[5]黄海碧.并非无奈的感叹――谈双人舞《哎……无奈》[J].舞蹈,2004,(10).

[6]李开义,谭雅竹.红土奇葩舞苑绽放[EB/OL].云南日报网,http://www.省略,2007-05-25.

上一篇:基于改进DEA模型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下一篇: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