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中正确呼吸及保持状态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8 06:47:24

声乐训练中正确呼吸及保持状态的重要性

声乐:顾名思义,“声”是声音,“乐”是音乐,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软管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掌握并了解发声器官及运用可利用的腔体的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至关重要,学会掌握和使用它们的技巧是歌唱者学习的重要过程,这就产生了关于歌唱的科学技巧的系统训练的过程。

19世纪意大利美声学派杰出的声乐教师兰培尔蒂在论述歌唱的用气时曾经说过:“学习正确的呼吸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如果学生具有好听的嗓音,然而他不想按艺术的规则去训练(指呼吸)就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趣味的歌唱家,而只是一个叫叫喊喊的人”。

一、呼吸在声音训练中的功能作用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关于在歌唱艺术中吸气是下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我认为只是侧重点的问题,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加以正确引导、科学调整,如果学生在感性上对呼吸的生理机能把握不好,可以通过以调整声音的美感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气息在声音上的作用。为练气而练气容易让学生产生麻痹情绪,认识到气息的重要性并正确的掌握练习要点是老师们对初学者因人施教的重要一步,尽量采用变抽象为形象的学习办法。是更好的进入下一步训练的重要环节。

呼吸在歌唱和说话时生理功能是完全一样的,但在情感运用上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说话时不需要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进行呼吸,气息的控制、深浅,因为有充分的机会呼吸,没必要考虑要把气息吸到哪里,也没必要把气息固定在一个位置以支持一个特定的长度和强度的声音上,换气的速度也没有限制,总之,是随意和自由的,没有任何目的性。

歌唱的情况则不同,在这里“气”是要用在唱上的,而且要要科学灵活的运用,所以就有了专门的、科学的训练呼吸的手段。

歌唱者吸气时,是带着某种情感表达的意识来引导气息的,一首作品的思想内容要通过人体这件软管乐器,用完美的音色,饱满的激情表达出来,而气息则是这一切能够熟练完成的载体。吸气的技巧是要象说话一样轻松细微,是一个乐句的情感所需,不管是下意识还是有意识的,总之歌唱呼吸是一个兴奋而放松的循环过程,宋朝张炎在《词原》中说:

“忙中取其气急不乱,停声告伯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则少入转换。”可见呼吸在歌唱中技巧的重要作用。

1.“呼”和“吸”的艺术

“气吸”的力量――对于声乐练习者来说,气的力量最终体现在声音上,声音的穿透力,控制力,及共鸣。运用自如的表达作品,给人一种美感,便是到达了一定程度。能够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最为重要的还是“气”的科学运用。

“呼吸”的作用――呼吸一定要在一种状态里,最关键的作用是在吸气的同时打开腔体,给要发出的声音一个打开的状态并恰到好处的一直保持它。让声音贴着后咽壁出发,让整个身心处在一种饱满且可控制的状态下。是统一、立体、完整的。尤其是人体中最大的腔体――胸腔,是打开且贯穿始终的一个大的音源中心,其它的腔体如:头腔、喉腔、鼻窦、额窦等等,需要注重协调使用。关于风格的不同是要根据个人的声音色彩,然后在共鸣腔体比例的协调使用上去科学的把握是可以实现的。我认为“美得声音是调出来的”。

无论音色是民族色彩还是西洋美声,包括现在有些人提出的中国唱法等等,呼吸的科学运用依然是必须的,这是学习歌唱方法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贯穿始终的链条。如:闻花式、惊讶式的吸气技巧,就是利用现实直观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在感官上体会它的作用,并掌握保持这种状态的要领。吸气的技巧是要象说话一样,是下一个乐句的情感所需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呼吸过程。

“呼”的艺术,是指怎样有效的控制气息,计划的使用,让声音的流动起来更好的传达音乐情感的动力是有控制的“呼”气来完成,但是不在体腔打开的状态下的发声练习是徒劳的,同时如果吸气的作用没有达到让腔体打开的话,也就是没有给科学发声训练的平台,所以忽略在腔体打开的状态下作发生练习的人,往往会把此刻遇到的声音问题统统归结到位置、吐字、共鸣上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样长时间的无效声音练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导致学生的声带受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科学的判断每个人的特点,制定阶段性可行性的训练计划是很重要的。

2.关于“提”着气歌唱的问题与解决

关于“提”着气歌唱,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要先把他当作问题,没头没脑的来解决,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

发生点、位置是否存在问题:呼吸肌群的力度及对气息支持程度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能是造成“气”和“声”脱钩的主要原因,“声”不在“气”的支持下是没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更谈不上穿透力,“气”够不着“声”就造成学生常说的气不够用,漏气、撒气等等现象。

在力度上平衡“气”和“声”的认知是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唱在气上,而不是用气去唱(容易撒气、漏气);气息是经过喉咙发声,而不是在喉咙里发声(容易造成撑喉现象):声音发在气上,而不是发在声带上(保持状态的重要)。”

建议尝试“说唱练习方法”,“声音象说话一样发在腔体打开后的气头上,虽然最初的练习听起来直白一些,但能对每个音的发音点都强调一下,随着呼吸机体力量的增强,对抗、灵活及对气息流动控制的熟练掌握,坚持在歌唱状态里的声音训练会更加统一,协调,有穿透力。配合“三点一线的结构练习法”即气息的支持点――呼吸机;喉的着放点――胸口的位置:头腔的共鸣点――额头及周围窦体的震动。

3.关于动作扶助练习的利与弊

有些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达到效果就用“提起脚跟”、“撑腹”“收腹”、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找到“蹲厕所”的感觉。我认为,以上所有的练习手法所体现的感觉在歌唱中由于呼吸肌肉群的对抗作用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如果只拿出其中某种感觉来重点强调让学生去做,会形成意识上片面的理解,这些都不是歌唱中的主流方法,让声音被动的流动就失去了歌唱中“歌”的意义和内涵,也就颠覆了声乐学习者的初衷。好的声乐导师不会长时间的在一种手法上钻牛角尖,训练时要有资源共享的意识,所以我总强调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让学生训练中时刻都不要忘记科学发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歌唱作品,而不是为发声而发声。

二、歌唱状态下“呼”与“吸”的对立统一。

理论上讲,歌唱时呼气肌肉群的对抗收缩决不等于“收腹”。这种“对抗收缩”是为了保护横隔膜下沉,使肺的底部较长时间充满气,从而有控制的呼出。而“收腹”歌唱只是完成了动作程序,在其它训练环节上没有达到完美的协凋的情况下是一种无效的动作程序,有的教师让学生用手按住腹部,或双手插腰,我认为这些同样会误导学生,学生最初的训练,哪怕是一个长母音,或一个短母音的练习,都要以激发他的情感表达力为主,最好不要用一些不雅的动作来代替,经常看到学生在唱歌中习惯性的依赖那些动作,甚至离开那些动作就不会发音了,如果要说呼吸肌群的机能作用是推动气息,倒不如严格的说,它应该是托起并保持一种状态――饱满、积极、灵活、可控制下的歌唱状态。状态的保持与呼吸肌肉群的关系是声乐学习者在音乐的理解能力上是否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一个重要标尺。

1.“无规则呼吸”练习方法的功能作用

建议初学者尝试“无规则呼吸”的训练手段,不要刻意做长音发音练习,或完全照歌曲的要求来换气,具有歌唱性及表达力完好的声音可以暂时见好就收,在状态保持完好的状况下轻松吸气,从容的唱好下个音符,充分调动声乐学习者感性上的自然资源在声音上的体现,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成就感,避免浪费声音资源,更有利于状态的保持。

2.顿音、跳音在呼吸机体训练中的功能作用

注重练声曲的功能性,气功师练就一口气运到双手上,能把砖头从中间劈开,运到肚子上能撑起几百斤重的大石块,同样,在声乐训练上就要让声音产生“共鸣”具有“穿透力”的效果,使声音更好的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使其更具震撼力,这就是气息在声音上的功能作用。

顿音或跳音短小有力的特点更容易锻炼呼吸肌体的力度及灵活性,发音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这种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这种对抗要成为一种保持状态的呼吸习惯。

长久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短小快速的发声练习,更能充分体会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从而在呼吸机体的力量及灵活运用上得到提高。

总之,歌唱中的呼吸是声音情感表达的载体,他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吸气要给表达的情绪一个打开腔体的状态,并始终要保持这个状态,尤其在初学时更要坚持在这个状态里练习发音,了解人的生理在歌唱中的功能,制定出解决开发此功能的训练计划,做到举一反三,科学且有效。总之坚持正确的呼吸训练并始终保持打开时的状态是声乐学习者的必经之路,科学的呼吸及状态的保持是贯穿整个歌唱训练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一篇:浅谈湖北通山山鼓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浅析公共场所之背景音乐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