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思想与现代家风家教分析

时间:2022-10-08 05:03:04

我国传统思想与现代家风家教分析

摘 要: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传统的思想与现代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生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文章通过传统思想与现代家风家校上的差异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教育研究人员的工作开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传统思想;现代环境;家风家教;方法分析

家风在现代教育的种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些教育内容,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或是一种传承,许多家庭中长辈对于晚辈行为以及认知上的指导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家中的长辈与晚辈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代代相传下去的是整个家庭中的优良品德与行为规范。

1 家风家教的含义

1.1 家风

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人生最早的教材,也是人生的基石,在日常生活的涓滴中代代相传,其传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家规、家训,不仅可以管理家庭,还是安身立命的标准,也是“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的法宝”,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的源泉。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闻名于世,可现在为什么中国一枝独秀,原因是中国人重视家风建设。家风的体现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家风不同的载体,有的强调耕读传家,有的强调孝德立人。虽然各家家风从内容和形式都各有特色,但总有一根向上、向善的主线贯穿其中。总之,“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家风不但是教化的标语,还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治家立业的智慧结晶;可以通过一代代家族成员在人生历程中不断践行和传承下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传承好家风,既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明学大儒姚舜牧《药言(家训,病莫大于病心,故“药言”为治心病之良药。):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被形容成八个柱子。只有坚信并做到这八字,方能成为真正之人。

家风,在传统的道德思想中,被认为是一种在家庭中进行传承与遵守的风尚或是作风。是家族通过时代的繁衍与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传统的规矩,在家族的发展过程中,家族成员的行为以及处事方法都可以对这种道德风貌进行体现。与此同时,这种道德,规范每位家庭成员都必须采取严肃尊重的态度进行遵守。一个家庭中塑造出来的家风,会对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

1.2 家教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好家教是好家风的保证。家训:就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清・龚自珍《怀远王氏族谱》序:“家训,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家训,以训子孙之贤而智者,”好家训是好家风的理论保障。家规:即家庭中的规矩,好家规是好家风的制度保障。

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家教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家教氛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以及日后的行为习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家教思想是以培养健康的人格为主,讲究诚实善良守信等。这些信念的内容,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规范上的约束。传统的家教思想内容,对于人的成长以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对于人们幼年时期的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家教上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家训和族规中,家规在内容上多涉及一些孝道文化。主要的内容是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等。这些传统美德的产生,让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了非常稳固的文化根基,不仅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更需要注入时展的活力与表现,在传承过程中,让这些家教内容得以发展。

2 现展模式下的家风家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发展运行的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制度的更替,导致许多传统大家族发生解体。家族模式的解体也致使传统家风家训上的内容不再适合现代的时代潮流。但是,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在在现在发展模式下的家庭中,仍然具有一些借鉴意义。通过与时展环境的结合,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新时代所赋予的活力以及新鲜度。

2.1 培养原则上的改变

时代在不断发展运行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思想在现时代已经不是特别适用。但是,以孝为本的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当代青少年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上,依然需要以尊长爱幼为基本准则。与此同时,现代家庭在对家教的内容进行宣传教化时,应该从细节上开始注重培养,想要现代公民在家庭成长氛围中获得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就必须从小事抓起,只有这样才能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到终身受益的素质培养。

2.2 内容上的改变

在家风家教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以往传统的孝道教育已经,不太适用于在现代的化成长环境中的青少年。因此,家庭在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塑造时,首先应该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核心处理,将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有利成分保留,那些不适用于当代的,愚钝的思想进行剔除处理。例如,“百善孝为先”,指的是人们日常行为规范过程中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以及长辈都无法做到尊敬上的原则,那么即使这个人拥有善良勇敢等良好的品德,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古语中还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后半部分是传统思想遗留下的劣根,在现代婚姻关系模式中有很多家庭崇尚“丁克”理念,就是说夫妻双方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选择不抚育后代,因为当今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水平,所以很多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通过抚育后代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晚年拥有经济或是赡养上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思想与现代家风家教大致的总体方向是无法进行改变的,也就是说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在现代仍然适用。只是有些小的细节或是方面,无法跟现展迅速的社会氛围达成一致。在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时,应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将传统思想中的精华,继续让青少年传承下去,与此同时,也要注入,现当代的思想活力,与新时代所赋予的新内容。不断增强孝道的实用性和凝聚力和感染力,将优良的传统孝道文化继承到底。青少年要做孝德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引导者。使孝德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t.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及其破解途径[J].中州学刊,2014(09).

[2]杜飞进.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4(05).

[3]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同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4(08).

[4]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8).

[5]胡慧.躁动的功利:“90后”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倾向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04).

上一篇:129份湖北蚕豆地方种质的子粒外观及品质性状分... 下一篇:关于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