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8 02:34:05

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八正散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型)的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中药;八正散;慢性前列腺炎

中图分类号:R2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10-03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症状较多,难以治愈,且易复发,而成为泌尿外科医生的棘手难题。论其病因,多是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中医中药在该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科于2008年5月-2010年4月共收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证属湿热下注者96例,采用加味八正散治疗48例,抗生素常规治疗48例作为对照,治疗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从2008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泌尿外科门诊收治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4±4.54)岁;病程3-60个月,平均(18±3.61)个月。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泌尿外科学会2007指南》中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排尿异常: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有残余尿感,尿道灼热不适,或尿道白浊。②局部疼痛:会阴生殖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部或周围坠胀疼痛。③直肠指诊:扪及腺体饱满,有压痛;腺体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腺体可增大、正常或缩小。④EPS镜检: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⑤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

1.2.2中医湿热下注型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会阴、耻骨上区、、、腰骶部疼痛或不适;②尿频、尿急、尿痛。③尿后滴沥、尿道灼热、阴囊潮湿;④可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减退、遗精、、阳痿、不育等症;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1.3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及中医湿热下注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50岁之间,③近1周以来未使用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西药物。

1.4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急性疾病、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前列腺肿瘤、心血管、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慢性腹泻等。

2、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百分比表示,实验前后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加味八正散(木通15g,车前子15g,滑石20g,瞿麦15g,蔚蓄15g,大黄10g,山栀子15g,甘草6g,灯心草6g,生地10g,黄柏10g,桃仁10g,红花10g)治疗,每次500mL,1日2次,连续4周。对照组用氟哌酸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次0.4g(4片),1日2次,连续4周。治疗期间2组均不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行EPS常规、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估。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测定。治愈: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且WBC<10个/HP;显效: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90%,且WBC较治疗前减少50%-89%或WBC<15个/HP;有效: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9%,且WBC较治疗前减少25%-49%;无效: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或WBC较治疗前减少<25%。

4.2治疗结果

4.2.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1。

4.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5、讨 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组综合症侯群,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及下腹部、会疼痛不适等。其传统分类方法可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多见的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多认为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而且尚未很明确,所以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且易反复。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癃闭”、“淋浊”等范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湿热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则淋沥不尽”,指出了下焦湿热是发病的最根本原因,临床常见“湿热毒邪阻滞下焦、肝郁气滞血瘀、脾肾亏虚、膀胱气化开阖功能失调”,湿热下注证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证型,主要表现为尿频,尿道灼热或涩痛,排尿不畅,小便点滴不爽,甚则点滴不出,排出无力,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采用利湿通淋、活血化瘀等功效而达到治疗目的。而慢性前列腺炎又以非细菌性为主,所以中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显其优势。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以滑石、木通为君药,滑石善能滑利窍道,清热渗湿,利水通淋,《药品化义》谓之:“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扁蓄、瞿麦、车前子为臣药,三者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常用品。佐以山栀子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以增强君药、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大黄荡涤邪热,并使湿热从大便而去。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为佐药。加灯心草以增强利水通淋之力。本方加以黄柏、生地、桃仁、红花凉血活血,全方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利水通淋、活血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清热利湿法可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吸收,活血化瘀药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疏通腺体,消散炎症物质。本实验可以看出,加味八正散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具有方便、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8-172

[2]叶章群,曾晓勇,慢性前列腺炎诊疗进展[J],中华男科学,2003,9(7):483-488

[3]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91-293

[4]赵金伟,王嘉,慢性前列腺炎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0,32(1):148-149

[5]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94-295

[6]王浴生,邓文龙,中药药理与应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上一篇:夏惠明教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下一篇: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