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析

时间:2022-10-08 02:32:06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析

摘 要:在公路桥梁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预应力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与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预应力技术从性能方面来讲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随着这项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应用,其受拉性能得到了更好的完善,过去存在的开裂现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其作用已经得到了愈发明显的体现,因此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进行探析,希望对今后的工程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在我国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技术,要想顺利的实现工程的建设,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我国在预应力桥梁的应用方面起步时间较晚,但是从发展速度方面来看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近几年来应用的愈发广泛,我国在这方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本文重点对预应力技术的相关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究其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在今后的工程发展过程中能够在世界上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 预应力施工工艺

1.1 锚固端部横梁与跨中转向横肋、墩顶导向槽的施工

确定了钢绞线的空间位置,由该索形及张拉应力决定了等效荷载的大小。跨中转向横肋、墩顶导向槽钢绞线存在偏折。承受局部挤压应力,这就要求锚固端横梁处锚垫板预埋位置及方向要准确。转向横肋、墩顶导向槽的制作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既要保证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又要打磨端部,使之平滑,防止张拉时端部对钢绞线的挤压和卡滑。

1.2 钢绞线下料与穿束

在桥梁加固中,由于张拉完毕后,锚垫板与钢管中要灌浆,形成有粘结段,所以在下料时就应将粘结段的钢绞线的PE层及油脂清洗干净,控制该段的长度和位置是很难的,因为既要预先考虑到穿束过程中钢绞线下垂的影响,保证PE保护层预先进人密封罩,又要考虑张拉伸长的影响,保证两端伸长部分要一致,以确保两粘结段粘结力大致相等。在穿束过程中,由于钢绞线的长度在150m以上,中间要通过多个墩顶导向槽及跨中转向装置,无法在箱梁内进行12根钢绞线的整束穿索,因此采用单根穿索的方法。钢绞线的缠绕将会影响有效预应力的建立,所以必须保证钢绞线在全桥长范围内不缠绕,在实际施工中,预先将钢绞线、工作锚板孔、密封盖小孔分别编号,每束12根钢绞线采用单根穿索,每隔一段就用与密封罩小孔对应的橡胶垫限制钢绞线的位置,在张拉完毕后发现,采用该方法使得每束钢绞线顺直且无缠绕。

1.3 钢绞线张拉

钢绞线在松散状态下,即使采用了必要的措施,但是由于钢绞线很长,下垂量还是较大,为保证两端粘结段长度大致相等,预紧要两端对称进行;预紧力的大小既要保证在预紧过程中,钢绞线绷紧且不缠绕,又要保证在高应力张拉时钢绞线不错位,预紧力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预紧的目的。由于桥梁加固采用通长环氧涂层钢绞线,在张拉中需多行程连续张拉,工作夹片要进行多次锚固,在工作夹片进行临时锚固时,环氧涂层保护膜形成的碎屑将附着在夹片的齿间。随着工作夹片的反复多次夹持钢绞线,齿间环氧涂层碎屑增多,将引起滑丝现象,从而影响工作夹片的锚固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研制出一种临时锚固装置,在中间行程中,由临时锚固装置的工具夹片夹持钢绞线,避免了工作夹片的中间临时锚固,确保锚固效果。

1.4 压浆

在体外所锚固横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局部粘结,这样才能满足设计者对于设计的要求,满足粘结力的规定,在完成张拉以后,有些局部的位置上还需要进行压浆,这项工序是十分必要的。施工前进行了1:1的模型试验,在保证压浆密实饱满的情况下,局部有粘结段的粘结力可达到设计张拉力的108%,满足锚固要求:工程中,压浆施仁在张拉完成后24h内进行。压浆采用手动压浆机,保证压浆过程的均匀稳定和压浆压力的要求。

2 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控制措施

2.1 对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要想对预应力技术加以有效的控制,首先就应该保证材料的质量,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厂家,并且对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满足刚度以及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损害的发生,尽可能的不要采用电焊的方式进行作业,在采用振捣棒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波纹管的出现,就要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将其当做套管使用,同时需要紧密的封闭严实,这样才能对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M一步对浇筑的情况加以有效的控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保证外露灌浆孔以及排气孔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还要加强对接口位置的封堵,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异物的通过,对管孔造成堵塞的现象。在下层孔道的排气孔与灌浆孔中,因为具有较长的长度,所以应该将其固定牢靠。这样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该预防使用振动棒,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其与孔道出现碰撞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钢筋的位置不应该过于密集,这样会造成振捣难度的加大,还会引起塑性沉缩裂缝的出现,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采用短钢筋适当的进行振捣,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灌浆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保证。

2.3 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采用预应力技术的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首先是要预防堵塞现象的出现,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就应该在容易出现堵塞的位置上进行标示,这样就能与主筋的位置相背离,并且将管道上的异物清理干净,以便能够让钢绞线可以顺利的通过预应力管道。其次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料,那么就必须要做好严格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先确保预应力管道的安装位置是正确的,并且将其牢牢的固定住,保证密闭性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并且对预应力管道进行保护,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破坏。最后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对构件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温度的原因而出现裂缝。如果是在夏季进行施工,那么需要选择的水泥材料必须要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那么就要做好保温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拆除模板,这样才能起到缓慢降温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技术,这项技术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才能满足难度方面的规定,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抓施工问题,由此促进桥梁施工质量的越来越好,从实际情况出发来保障具体的施工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郝胜风.如何应对桥梁预应力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6).

[2]程召华,程征.路桥建设预应力技术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09(09).

上一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浅谈节能建筑中的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