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10-08 02:19:43

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摘要:自妊娠期开始,仔猪就开始发生变化,仔猪从母猪的水生状态到陆生地面后,从恒温环境逐步转变为变温状态,从依靠母体生长逐步实现自身的自动呼吸生长,这一系列的应激自然变化对仔猪而言,从出生到断乳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死亡比例。因此,要想提升养猪产业的经济发展效益,需快速提升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实现在本质上的有效科学养殖。本文针对仔猪的有效存活关键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控制母猪在妊娠饲养和哺乳仔猪上进行关键问题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哺乳仔猪的有效存活率。

关键词:哺乳仔猪;存活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44

1 母猪妊娠期的养殖过程

母猪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胚胎妊娠前期,生长妊娠中期和生产后期。胚胎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进行供给,采用有效的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对母猪妊娠期后的营养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可提供合理有效的优质营养成分,增加母猪的机体营养蛋白质、微生物和矿物质,从而实现高品质的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过程。在妊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母猪的传染疫病防治,在妊娠期接种疫苗,防止出现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痢疾病疫,控制母猪的妊娠机体稳定效果。改善母猪妊娠期的营养水平,在饲料中参杂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不能低于15%,确保足够的钙、铁、锌、锡等多种矿物质,监测母猪的机体吸收代谢过程。

2 提高哺乳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2.1 供给初乳量

通过加强初乳中的免疫蛋白成分,改善仔猪的整体免疫效果,加快胎盘排出的功能,刺激有效肠蠕动效果。初乳中具有大量的蛋白质,因母体血管与脐带之间的组织间隔水平,会对母体的抗体造成一定的供血限制,造成仔猪在出生后没有良好的免疫能力,无法产生抗体。采用初乳进行喂养可以提升仔猪的抗体,提高仔猪的体质。

2.2 控制哺乳效果

母猪在哺乳过程中,因为不同,哺乳姿势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泌乳量。一般靠近前胸的两对产乳量较后几个的产乳量多。为了有效提升母猪产乳量,确保仔猪的正常发育,至分娩结束后,对母猪的进行固定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哺乳吸乳量,确保仔猪的发育。

2.3 防压保温

当外界的环境气温较低时,容易造成仔猪不适应低温环境,出现死亡的现象。新生的仔猪背部毛发较为稀少,体内含有的脂肪较低,无法实现自身温度控制调节保护,需要将仔猪放入保温箱内,用电热板、红外线灯进行照射取暖,对哺乳的仔猪进行适当的温度调节。出生1~3天的仔猪控制温度在35℃左右,4~7天的仔猪可以将温度调低到30℃,出生1个月后的仔猪温度可以保持在22℃左右。而2个月后的仔猪温度可以控制在20℃。哺乳仔猪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母猪的不小心造成压伤、压死的现象。其比例在10%左右,有的时候因为环境有限,甚至会高达一半以上,这是因为母猪在产仔后的一周中,因为自身体重较重,身体机能疲惫,如产房环境狭窄恶劣,猪舍管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仔猪踩压的现象发生。

2.4 补充微量元素

仔猪出生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微量元素补充,主要是铁和硒,可以有效避免仔猪的腹泻。出生后7天的仔猪不及时补充铁元素,会造成贫血,生长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生的仔猪根据个体差异平均每天需要补充7毫克的铁元素。可以对母猪进行铁离子补充,仔猪每天最多可以在母乳中得到1毫克的铁元素。另外,对于严重缺乏铁元素的仔猪可以进行深肌肉注射。硒缺乏会引起多种疾病,但是过多的服用会产生慢性中毒。因此,在对仔猪铁、硒补充的过程中,一定要定量,确保其合理性以达到效果。

2.5 补料和补水

仔猪出生后随着仔猪的体重逐渐增加,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经无法满足仔猪的快速生长,母猪的泌乳营养成分随着泌乳期的过度,营养也会快速的降低,因此3周后需要对仔猪进行辅食供给营养。而一些养猪的业主为了提高仔猪的生长质量,在母猪泌乳第4天就开始给予补料。补料中添加促进仔猪器官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成分,每公斤饲料中不能超过10%,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需要控制在总饲料的5%以内。同时对仔猪进行水的补充,提高饲料和水的体内调节效果,逐步加深消化、吸收和营养运送过程,确保体内体液的有效正常分解和平衡,如果仔猪的体内缺水,会造成代谢降低或减弱,损害身体的整体健康。如果不及时进行补水处理,而是突然进行水补充,会造成仔猪便溏的现象。

2.6 隔离母体和断乳

仔猪出生后,可以采用寄养的方式来断奶,但是寄养条件是仔猪可以单采用饲料完成进食,一般需要在产后的6个小时后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母猪产后综合症影响仔猪的整体成活比例。但是,仔猪在寄养初期常常会出现饮食不正常、精神烦躁的情况,造成饲料进食不正常,影响仔猪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造成病菌趁虚而入,引发各类疾病。因此,在断乳隔离母体后,需要采用原猪圈饲养的方式,提高仔猪的生长环境,确保仔猪的正常发育。

2.7 防范腹泻

仔猪在生长初期因环境改变常常会出现腹泻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生长,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仔猪感染痢疾。可以对仔猪进行防御处理,在母猪分娩前的40天左右进行疫苗注射,提高早期痢疾预防感染抵抗能力,使仔猪在出生的时候就带有免疫力。同时可以对出生7天后的仔猪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哺乳仔猪的方法需要从母体妊娠开始,逐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按照相关哺乳细节进行有效的技术措施分析,加强母猪和仔猪的机体免疫能力,确保饲养周围环境的合理性,提高仔猪成活效率,提高整体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崔尚金,曹华斌,魏凤祥.断乳仔猪饲养管理与疾病控制专题20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6-117.

[2] 张守然.仔猪饲养与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109.

作者简介:项华,本科学历,双城市畜牧兽医局,研究方向:兽医。

上一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中的品牌战略研究 下一篇: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