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研究

时间:2022-10-08 02:11:17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7-01

1.培养学习兴趣

1.1第一节课闪亮登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第一堂尤为重要。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我先向同学作了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用事先填充好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下方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我开始提问"气球内装的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氢气,"那氢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我接着问。同学们面带难色,我不作答,而是故意卖关子说"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吧"。同学们一听是魔术,精神放松,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其后我讲到,如果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习好化学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研究的对象,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和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告诉同学们学好化学的方法,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1.2巧设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初三化学刚开始的内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我用两节课安排八个基本操作,由老师板书、示范后,学生分组抽签,布置四个操作题,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发给奖品(作业本),效果很好。

2.做好组织和监控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监控引导的角色。探究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实施有效的探究,就需要正确的监督和引导。而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当然,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除了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外,还是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以及研究者和学习者。这样的探究学习,不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了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化学教学的探究中来,双方在探究学习中都敞开自己、接纳对方。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中学习,体会到为人、为求学者的乐趣。就能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3.选择恰当的内容

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学习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能统一天下。加涅于1963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某一个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能作相应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探究的,如生命的起源、DNA的双螺旋结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去探究的。探究学习的一个弊端是费时,如果学生未知的知识都要经过探究获得,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此教师要寻找探究的切入点,精心布置课堂情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4.应重视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4.1 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4.2 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的分类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同学们都够理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 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 》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上一篇:如何做好幼儿园后勤、保育工作 下一篇:自立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