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定位思考

时间:2022-10-08 12:35:13

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定位思考

[摘 要] 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为研究载体,调查了解职业形象设计的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据此,探析旅游专业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定位,并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专业 职业形象设计 现状分析 课程改革

我院作为全国较早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院校,在相关的专业教育层面的教学中配备专业骨干教师服务旅游系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证明:职业形象设计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职业形象设计发展的时间短,课程体系还不尽完善,需要时间在市场需求下共同进步。

一、职业形象设计现状分析

1.职业形象设计的现状

职业形象设计是个人面向职场全方位表达自我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印象,是对于职场表达方式的探讨,依据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通过全面的分析、合理组织、规划和设计的恰当表达方式。旅游行业是非常注重职业形象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的理念形象意识和相关形象水准往往是各旅游企业在选拔人才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目前我国的职业形象设计行业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其中涉及到心里学、美学、人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职业发型设计、化妆造型设计等领域的内容,属于跨学科综合性专业。虽然行业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开创了形象设计行业的规律系统,能对个人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一些化妆、色彩、搭配、交际礼仪等环节的方法与规律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也为形象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大多数职业形象设计人员并不具备整体策划的能力,往往是从自己专长的角度去理解和操作,过分地注重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将形象设计简单化为化化妆、换换衣服、拍张照片的模式。设计师急于求成,消费者注重快速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自己对所需的形象都没有整体的概念。职业形象设计整体还仅停留在简单的表面层面上,脱离了现实情况,也就没有说服力了。目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催生的在职业形象设计方面,各大企业行业的需求却是巨大的。许多职业人士目前亟需掌握有关国际化的职业形象设计方面的知识。

2.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旅游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在外在形象基础上的其他素质要求也不断凸现。有些酒店就专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制定了一些特别的政策,以便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挑选和培养适用于企业的人才。例如,深圳宝利来大酒店在我院挑选学生时就以良好的外形及较好的英语口语为主,在整个实习期间如果能表现优良就可以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然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比较优势往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初选的时候,企业还是会以形象特别是外在形象作为选用相关学生的首要门槛。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伯特•麦拉比安的研究,他发现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分配的: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如何自我表现,包括你的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等;只有7%才是你所讲的真正内容。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一印象论”或“首要效应”,无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部分人都依赖于第一印象的信息,而这个第一印象的形成对于日后的交往决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高职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现有的行业和院校对课程的认识上还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要求,院校培养系统与学生自身目标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各自对职业形象特别是整体职业形象的观念和认识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应该看到,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学生职业形象的培养和塑造。然而,在对课程的认同及定位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和行业内部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共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8.3%的人对旅游职业形象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把旅游职业形象等同于一般的仪容仪表要求。其实这只是旅游职业形象的一个显性因素,这和整个社会对旅游服务的看法以及社会、经济大环境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观念也在变化,旅游职业形象在仪容仪表形象、行为方式形象和专业理念形象方面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发展,从而将形成层次更分明,内涵更深厚的整体职业形象概念。

2. 学生对职业形象设计的整体认识模糊

大多数学生对准职业形象的内容和培养的方式都没有形成明确概念。特别是没有把仪容仪表层次之上的行为举止、职业理念两个层面的认识统一起来,形成整体形象概念。虽然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但应该怎样注意,注意到什么程度,特别是作为高职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都还比较模糊。不知道行为举止与专业理念形象是融为一体的整体职业形象,而在院校里,相关课程的开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实践管理等工作各有分工,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的职业形象教育氛围和各自相关的目标层次。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只有27.12%的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认为行为举止与专业理念是属于形象设计的整体范畴。

三、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定位

1.课程内容与层次

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塑造是一个大系统,包含仪容外表、行为举止和专业理念三个子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层面、提高层面及专业素质层面这几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分为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和专业理念三个层次的内容。

仪容仪表层面是基础,要通过形体训练课、化妆课、色彩搭配与着装等课程的开设和大量的实践训练来实现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按职业要求适当合理修饰外貌的目标。培养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合理修饰自身外表的眼光和能力。

行为举止和基本操作技能是提高层面,可以通过各个专业的专业课,比如,航空服务专业开设的空乘服务礼仪、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酒店操作技能等课程都占有极重要的实践比例。课程的交叉性也达到了30%左右,在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突出行为举止规范,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营造相应的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相关规范的自律意识和习惯。培养的重点是操作规范和行为举止规范。

专业理念层面的培养是整个职业形象塑造的灵魂。这也是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是前两个层面培养成果的内化过程。通过对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例如导游实务、酒店督导管理、客舱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为职业形象的改良和完善提供思路和指导。这是职业形象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升华过程,是整个职业形象塑造的核心。

客观的说,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会也不可能只由院校教育来完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职业形象塑造最初和最重要的一部分,院校教育的作用是将来学生进入行业后企业、行业培养所不可替代的。系统地、观念化的院校教育和培养是学生在进入行业之后,通过工作实践逐步外化和提升的。

2.课程定位

我院作为高职高专类的院校,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职业形象塑造,培养对象的定位以仪容仪表层面为基础,行为举止及操作技能为主,理论上提高专业理念形象为辅。突出行为形象的培养和塑造,以学习职业形象设计的理论和知识,掌握职业形象设计的技能,打造优秀的职业形象,给初入职场的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和机会。

3.课程建设思路

目前,不少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根据行业需要,开设了《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装扮、形象塑造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服务人员的化妆方法,掌握专业形象塑造的实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其将来从事旅游服务员工作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与旅客的沟通与交流时提升专业度,将自己塑造成为职业人士。该课程理论部分为16学时,实训部分为20学时(特殊专业还可适当增加课时)。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中,实训尤其重要。例如,航空服务人员的基础妆容和客舱妆容的学习,仅仅靠理论教学,哪怕是辅以醒目清晰的图片和教师准确而详细的讲述,其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如学生在日常光照和模拟客舱中几分钟的实践领悟。经过实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灯光下最合适的妆容。

另外,仪态、体态、语态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礼仪和形体训练也是旅游服务专业很重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礼节礼貌知识,提升气质和修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旅游服务人员的坐、立、行、走,以及手势礼仪知识运用,都要配合得体的妆容、发型来完成,比如,航空专业学生不仅要练习在客舱狭窄的过道中始终保持优雅的姿态,还必须保持完美的妆容、发型,以及在打破生活规律的高强度服务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试想,服务人员因工作压力过大,造成脸上布满粉刺或青春痘,那么,这样的职业形象会给顾客什么样的观感?因此,服务人员必须依靠各类化妆手法、发型、护肤、美甲等常识,进行自我保养休整。这些内容的学习更要通过更长时期的实践体会,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和自己长期的课后监督和巩固,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院校职业形象塑造的主要形式,相关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整个专业体系的各种知识,构建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旅游职业形象塑造是以完整知识体系为基础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建设的作用尤为重要:《服务礼仪与训练》、《旅游公关关系》、《色彩与着装》及《酒店督导管理》等与职业形象直接相关的课程如何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民航概论等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对职业形象的塑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

其次,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形象塑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相关实践课程的学校教育,二是到旅游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和实践。我院旅游系是循岗导教2AB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在校接受教学一年半,在第四学期安排旅游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最后回到学校查漏补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课程教学学习中的形象塑造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体会和实践旅游企业对职业形象的真正需求,以明确今后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时相辅相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学生的职业形象塑造中式不可替代的,两者互相结合,共同为塑造学生的职业形象提供有利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4.课程改革构想

(1)加强旅游职业形象督管。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以及提升职业形象,在校期间,学生都要严格穿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淡妆,对于着装不整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加强管束。

(2)加重实训比例,进行课程改革。我系的“循岗道教2AB”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合理的体现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再学习。在经历了实习教学后能较好的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旅游服务人员的坐、立、行、走,以及礼节礼貌知识运用,都要配合得体的妆容、发型来完成,学生不仅要练习基本的化妆技巧及优雅的姿态,还必须练习职业装扮的站姿、走姿及相应的职业技能,在打破有生活规律的高强度服务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他们必须依靠各类化妆手法、形体、语言交流、礼仪等常识,进行自我保养休整。这些内容的学习更要通过长期的实践体会,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和长期的课后督导和巩固,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可以先采取分段分项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课程的各个环节和技巧,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形象塑造课体系,应该是不同的教学方案及内容,同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扩充,提升学生的品味和修养。比如,增加西曼色彩学的内容、插花和茶艺的内容、打造形象基础架构的内容;通过“点对点”辅导,利用专业工具为学生进行个人色彩、款型、风格的诊断;针对学生的空乘制服,设计出对应的彩妆“色卡”;同时,根据学生的脸型,分析出适合的妆面和发型等。

(3)加强教学中的教师讲评。讲评可分成三种形式:教师在训练中的讲评,测试后的讲评,学生互相讲评。在实训中,每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无法做到为每一位学生平均分配指导时间,可以让学得较好较快的学生指导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相互帮助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后练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总之,高职职业形象塑造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高职学生能否成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关键在于社会、企业、学院及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我院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服务和接待工作,在专业学习的早期就接受职业形象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培训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成功奠定必要的基础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雨潼: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徐晶:现代职场形象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唐树伶:服务礼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石峰:高校毕业生职场形象塑造初探〔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54-57.

[5]杨柳:空中乘务专业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09(9):81-90

上一篇: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下一篇: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商务谈判